12月12日,北京市環保局副局級干部、研究員周揚勝在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舉辦的“治霾與控煤”研討會上稱,京津冀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的3.3-5倍,排放量已經嚴重超過大氣環境容量,但仍有散煤、船舶、揚塵三大污染源未納入污染源排放清單。
周揚勝稱,自從“大氣十條”實施以來,京津冀PM2.5年均濃度持續下降,但在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京津冀仍是我國大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
周揚勝在會上介紹,根據2015年監測的數據,京津冀PM2.5年均濃度高出全國平均值35%,在監測的74個城市中,濃度最高的10個城市有8個在京津冀,京津冀污染指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2倍,為全國最高。
為何數字如此“不樂觀”?周揚勝稱,“京津冀地區有有別于全國的,環保部沒有統計的三類污染源”,“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實際比我們現在環境統計的排放量要高得多”。
周揚勝指出,京津冀農村地區冬季取暖用煤每年約為4000-5000萬噸,是一個未準確統計的污染源;環渤海8個港口的港口作業污染和船舶污染也不容忽視,但目前還沒有具體統計。此外,周揚勝稱,北方的地面揚塵問題也較為顯著。“北方地區干燥,跟南方地區不一樣,半干旱地區年均降水量為400mm,而長三角年均降水量是1300mm。”
周揚勝對澎湃新聞稱,目前沒有把這些污染源納入統計,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傳統只是抓一些大的污染源,它是圍繞著考核搞的。大家現在知道有煤,但是究竟排放了多少污染,還說不清楚,因為沒有納入環境統計范圍;港口和船舶污染的控制剛剛意識到,以前沒有納入視野;北方揚塵也很難弄清楚。”
周揚勝認為:“將來不一定要納入政府考核,但是研究空氣污染對策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編制污染源排放清單,我覺得這個應該納進去。”
周揚勝介紹,目前北京市已經將散煤納入污染源排放清單,但對于地面揚塵的統計,仍需要科學技術支撐。
“不管統計污染源多或少,環境污染數據應該是真實的。而PM2.5下降感覺不明顯,確實是下降得不多,很難感受出來。”周揚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