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雁凌 王學鵬 童克難
山東大學洪樓校區內,一輛移動監測比對車正在工作。
從外觀上看,除了車頂裝有監測探頭等裝置外,與其他環境監測車并沒什么兩樣。記者進入車廂后,卻發現車內“大有學問”,不僅裝載了各種監測儀器和用于校準的標準氣體,還安裝了數臺顯示儀,監測數據通過一個個小屏幕實時顯現,完全是一個微縮版、可移動的空氣自動監測站。
負責這輛比對車的工作人員韓冰告訴記者:“為確保比對質量,每到一處空氣站,我們首先要仔細調試、校準監測設備,至少預熱3~4個小時,設備才能正常比對。按照要求,每比對一處空氣站,至少要提供24小時的連續數據。”
開展移動比對,強化環境監測數據質控,這只是山東省確保環境質量監測管理規范的一個縮影。
作為率先在全國開展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和實行空氣站TO模式社會化運營的省份,圍繞山東特色環境監測模式,數據保障工作也有了新舉措,實現了監測機構社會化運營和數據保真工作的雙贏。
動態管控防止技術造假
環境監測社會化運營后,原本企業單方面的數據造假極易演變成第三方監測與企業聯手造假,尤其技術造假極難發現,山東如何應對呢?
跟隨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工作人員,記者來到在華能濟南黃臺電廠9號、10號機組中控室,看到煙氣分析儀的門上都安裝了一個小箱子,正面嵌有一塊高分辨率彩色觸摸屏,顯示著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氣、煙塵等實時監測數據。
“這個小箱子就是數據采集傳輸儀。”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污染源監控室主任石敬華告訴記者,為對參數造假等技術造假進行管控,山東創新研發了自動監測設備動態管控系統,采取自動監測設備分析儀與數據采集傳輸儀直連方式,利用數據采集傳輸儀進行數據計算,做到了自動監測設備工作參數、運行狀態和監測數據“三同時”監控。”
“一旦參數或狀態出現異常,就可以立即報警、固定證據。動態管控系統還能自動保存監測設備技術參數、運行狀態異常情況日志,以備執法人員查詢。”山東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處長張慶偉說,實現了以技術創新反制技術造假。
自2013年8月起,山東省率先在裝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廠、市區內5萬噸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和濟南、濰坊等市重點燃煤鍋爐進行試點安裝,并逐步向全省所有省控、國控重點污染源推廣安裝。
“通過動態管控系統,我們可以及時發現疑似問題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現場獨立調查,避免了監控巡查的盲目性。”石敬華表示。
機制建設嚴打數據造假
同時,山東省也開始探索適合社會化運營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
山東省環保廳出臺了一系列有關運維、比對、質控的技術文件,對第三方監測機構進行約束,實行“運營公司內部質控,比對公司移動比對,省級環保管理考核,市級環保定期互查,社會公眾參與監督”的“4+1”監督模式。同時,山東省環保廳還同步開展獨立調查,堅持不打招呼不通知,自行安排食宿、檢查路線、時間和企業。
在打擊數據造假上,石敬華也頗有心得,總結出了“快、準、細、狠”四字要訣。一旦發生數據造假事件,“快”要求工作人員要第一時間到達預定檢查點位,第一時間開展比對監測,對于廢氣企業要以最快的速度爬上幾十米高的監測平臺,第一時間固定稍縱即逝的證據。如果通過比對監測確定自動監測數據不準,說明自動監測設備“準頭”有問題。
對位于幾十米高處的采樣探頭,工作人員要一厘米一厘米的詳細檢查幾十米長的采樣管路,逐一核對幾十甚至上百個設備參數,詳細調閱運營記錄,確定造假手段。“狠”要求查實弄虛作假問題后,固定證據。按照全省環保、公安聯勤聯動機制,現場移交公安機關,現場辦案。
此外,環保公安也可以根據在線監控平臺、公眾信訪舉報等信息,聯動執法,對疑似有問題的監測設備開展獨立調查,一經查實,對排污單位實施頂格處罰、停產整治。
通過一系列舉措,山東省污染源監控數據弄虛作假案件逐年降低,2013年查處17件,2014年查處15件,2015年查處了4件,今年以來查處了3件。
質控實驗室確保標準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