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記者閆艷 范曉黎南京報道 從今年起,江蘇省政府將在南京江北新區、南京生態科技島經濟開發區、昆山花橋經濟開發區、南通崇川經濟開發區、蘇州宿遷工業園區進行“區域環評+環境標準”的改革試點。
據了解,此次試點主要是深化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制度改革,以規劃環評為抓手,簡化環評審批,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強化簡化優化環評制度
據了解,在此次改革試點中,江蘇省政府要求不僅要強化規劃環評作用、簡化項目環評審批,而且要優化環評審批流程。
試點的區域要強化規劃環評在優布局、控規模、調結構、促轉型中的作用,以及對項目環境準入的強制約束作用。根據改善環境質量目標,制定空間開發規劃的生態空間清單、限制開發區域的用途管制清單、園區污染物排放總量管控限值清單和產業開發規劃的產業、工藝環境準入清單,實現清單式管理。
對已通過規劃環評審查的區域,在落實規劃環評意見并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要求的范圍內,建設項目環評(需國家、省級環保部門審批的除外)可以簡化。符合產業定位的(不含化工和存儲、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建設項目,其環評類型可相應降低一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外的建設項目均不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不增加生產設備的技改項目在不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前提下可實行備案制。規劃環評中環境現狀、污染源調查等資料可供建設項目環評共享,相應評價內容可簡化。
環評審批部門不僅要制訂詳細的服務規范和標準,推動審批內容、申報材料、審批條件、審批流程、審批時間向社會公開,還要在門戶網站上公開建設項目環評相關信息,包括公眾參與信息、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全本等。區內與規劃環評意見相符的建設項目,其環評受理公示時附規劃環評相關公示信息,可根據實際情況縮減受理公示時間。
明確各方主體責任
在環評的過程中,涉及環保部門、建設項目投資主體以及環評中介機構等多個單位的責任,此次改革試點對此也進行了明確。
環保部門主要負責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備案,做好信息公開工作;負責總量平衡替代審查,發放排污許可證;負責對環評中介機構的監督管理和考核,制定對環評中介機構考核的技術規范,督促中介機構切實提高環評質量;負責環評備案時對企業負責人開展環保法律法規培訓。同時加強對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監管,督促企業落實各項環保措施。
同時,環保部門還將適時開展核查,按照“雙隨機”抽查機制,提出改進措施。同時采用大數據手段對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信息和環評中介機構信息進行采集、評價、應用。
建設項目投資主體要按要求組織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文件,根據相關規定做好信息公開和公眾調查工作。認真審核環評文件及相關支撐材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對提供的環評文件或其他項目材料內容負責。提交建設項目相關資料及環評備案、申領排污許可證申請,并出具企業法人承諾書。嚴格按環評報告及排污許可證要求開展環保“三同時”,并定期向當地環保局上報執行情況。
環評中介機構要按照國家規定的資質等級、評價范圍、環評技術規范要求開展環評工作,并對環評結論終身負責。嚴格落實承諾時限要求和環評文件的項目負責人制度,為建設項目投資主體提供規范、全面的環評咨詢服務,提高服務效率與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