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圓珠筆生產國,擁有制筆企業3000多家,年產圓珠筆380多億支……然而,光鮮數字的背后,卻一直掩蓋著這樣的尷尬: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掌握高端筆頭生產的核心技術,中國需要用每噸12萬元的價格進口生產筆尖的鋼材。 資料圖片
◆中國環境報記者 高崗栓
2017新年伊始,太原鋼鐵集團(以下簡稱太鋼)宣布,其研發生產的圓珠筆筆頭用不銹鋼新型材料——筆尖鋼,實現批量生產,并成功應用于國內某知名制筆廠家。
太鋼作為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企業,筆尖鋼技術是如何取得突破的?“中國造”筆尖鋼何時能夠取代進口產品?“筆尖革命”成功,對國內鋼鐵行業提質增效和結構優化升級有哪些啟示……
帶著上述疑問,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
小筆尖緣何難倒中國企業?
據介紹,一般說的筆尖鋼,就是指筆頭;筆頭分為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兩部分。目前,就碳化鎢球珠而言,我國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生產需要,還大量出口;但直徑僅有2.3毫米的球座體,無論是生產設備還是原材料,長期以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國家手中,使得我國制筆行業長期處于加工組裝產業鏈的最底端。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圓珠筆生產國,擁有制筆企業3000多家,年產圓珠筆380多億支……然而,光鮮數字的背后,卻一直掩蓋著這樣的尷尬: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掌握高端筆頭生產的核心技術,中國需要用每噸12萬元的價格進口生產筆尖的鋼材。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筆尖加工精度要達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數量級,在筆頭最頂端的地方,厚度僅有0.3~0.4毫米。極高的加工精度,對不銹鋼原材料提出了極高的性能要求,必須具備優異的耐蝕性、耐磨性,還要容易切削,且加工時不能開裂。
“只有嚴格控制特殊元素含量、軋制、拔絲、熱處理等每一個環節,才能達到性能最佳。”太鋼集團技術中心主任李建民告訴記者,事實上,微量特殊元素的最佳配比設計和精準添加技術是筆頭鋼的核心奧秘,也是國外企業的絕對機密。
筆尖鋼技術怎樣取得突破?
早在2010年年底,國家有關部門就專門組織了調研,并于2011年啟動了“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而太鋼憑借全球最大不銹鋼生產企業的優勢,積極主動要求承擔這項科研攻關項目。
開發這個產品,太鋼沒有可借鑒的資料,他們必須摸索出一套前所未有的煉鋼工藝,沒有任何參考,只能不斷地積累數據,調整參數,設計工藝方法。
太鋼集團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王輝綿打了個形象的比喻,突破的靈感來自家常的“和面”,面要想和得軟硬適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對應的,鋼水里要加入工業添加劑。普通的添加劑都是塊狀,如果能把塊狀變細、變薄,鋼水和添加劑就會融合得更加均勻,就可以增強切削性。于是,他們把塊狀的加入,改成“喂線”加入。
經過5年數不清的失敗,太鋼集團終于看到了添加劑分布均勻的筆尖鋼。試驗在2014年12月取得成功,又經過十多次終試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鋼材終于出爐了。這批直徑2.3毫米的不銹鋼鋼絲,驕傲地寫上了“中國制造”的標志。
在此基礎上,太鋼于2016年開展了新一輪技術攻關。經過5輪近百項試驗,終于在筆頭用不銹鋼材料的易切削性、性能穩定性、耐銹蝕性等七類重大工藝難題上取得突破,掌握了貴重金屬合金均勻化、夾雜物無害化處理等多項關鍵技術。至此,中國的筆尖鋼技術才有所突破。
“中國造”何時能取代進口貨?
筆尖鋼技術取得突破,引發業內外人士的關注。那么,目前我們在這項技術上到底達到了什么樣的水平?中國造的圓珠筆頭何時能夠完全取代進口?
對于中國造筆尖鋼的出現,許多制筆企業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在實際應用方面,大多數企業目前仍持觀望態度。某制筆企業負責人認為,雖然國內企業在筆尖鋼的制造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但最終產品質量能否達到國際領先水準還有待觀察。
“中國造圓珠筆頭要想取代進口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太鋼集團副總經理高建兵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與兩家國內制筆企業簽訂了供貨合同。但自主研發的筆尖鋼要想完全替代進口貨,除了需要在技術應用上進一步完善以外,還要考慮市場因素,如何將產品廣泛推向市場,仍需生產與營銷部門密切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