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住在北京市朝陽區勁松五區的居民發現小區的垃圾桶變了樣,過去標著“廚余”“可回收”“其他”字樣的三個大綠桶現在變成了一大一小兩個桶,桶邊兒上還豎著一個大鐵皮柜。原來,這里正在進行垃圾分類清運和資源回收利用“兩網融合”試點工作,垃圾分類實行“干濕分離”。
從2017年開始,北京市將逐步推廣垃圾分類“大小桶”模式,實行干濕分離,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達到99.85%。
據介紹,大的不銹鋼材質垃圾桶專收“其他”類垃圾,240升超大容量,每天清運一次;小的塑料材質垃圾桶專收“廚余”類垃圾,120升標準容量,早晚各清運一次,與“其他”類垃圾清運時間區別開。
垃圾清運車安裝有GPS定位系統進行監控,防止混裝混運。
一旁的鐵皮柜是可回收資源智能箱,居民可以將廢舊報紙、塑料瓶、金屬等投入箱內,用積分卡掃碼后攢積分兌換小禮品。
“干濕分離”是北京市社區垃圾分類的一種新模式。1996年,西城區大乘巷社區開始推行以廢品回收為主要內容的垃圾分類。“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已在3759個小區開展了試點示范,占全市物業管理小區的80%。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一些居民扔垃圾時未分類,還有居民反映雖然扔垃圾時分了類,但垃圾車運輸時仍然是混運。2016年7月北京市城管委掛牌成立后,對垃圾清運處理和資源回收利用兩項管理職能“合并同類項”,進行統籌管理。
北京市城管委固廢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部分小區推廣一大一小兩個垃圾桶模式,提倡居民采用“干濕分離”的方式進行分類。到2017年底,每個區至少有一個街道實行垃圾分類“干濕分離”,而每個街道至少有一個社區實現“干濕分離”全覆蓋。“過去是按小區推廣分類,都是一個個的點;現在不光是小區,商場、機關等都要實行垃圾分類,把點變成線,線又連成片。東西城計劃3年時間全區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背景鏈接
北京生活垃圾資源化率將達57%
截至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為每日2.4萬余噸,垃圾處理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對此,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表示,今年,北京市將確保通州、懷柔、阿蘇衛焚燒發電廠等6處垃圾處理設施按期建成運行,通過源頭減量和分類回收利用,生活垃圾資源化率將達到57%。
這就意味著一半以上的生活垃圾將通過篩分過濾后焚燒發電或工業協同處理,轉化為電、熱、可循環利用資源。
據介紹,到“十三五”末,北京市規劃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將達到每日3萬余噸,其中焚燒處理能力達到每日24250噸,生化處理能力達到每日6350噸,基本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因此,加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將是今年及“十三五”期間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