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如何抓好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保護?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們就具體管理措施和重點領域工作提出了各自的想法。
◆中國環境報記者童克難
●關注一
李長安委員:構建長江濕地保護網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地球三大生態系統,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長江濕地對流域生物多樣性維持、調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等具有重要意義,濕地保護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之一。
數據顯示,長江濕地面積接近2500萬公頃,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20%左右,其中自然濕地接近900萬公頃,被列入國際濕地重點保護名錄的有17處,國家級與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達到168處。
“長江濕地保護雖然在局部地區成效顯著,但整體形勢依然嚴峻。長江經濟帶濕地保護率僅為34.77%,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部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長安表示,長江濕地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多管齊下,多措并舉。
“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保護濕地的法律法規,濕地保護缺乏法律支持。” 李長安表示,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戰略的實施,急需盡快制定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法。以法律條文明確濕地的基本界定、行政管理部門職責、破壞濕地行為的懲處邊界和執行標準等,切實做到保護濕地有法可依,破壞濕地依法嚴懲。
除了法律法規,制度的保障必不可少。李長安認為,長江濕地生態保護應做好頂層設計,應盡快編制長江流域濕地保護規劃。他建議,將濕地保護納入長江流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同時劃定濕地生態保護紅線,建立考評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并實行最嚴格的環評制度。
“長江流域濕地生態系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要有效保護長江流域濕地生態環境,開展深入、系統的科學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李長安表示,要重點選擇流域沿干流重要濕地,對其現狀、功能、資源與環境承載力、人類活動的影響、變化條件下的發展趨勢等問題開展系統研究。
“長江經濟帶內人口密度大(高達500人/km2以上)、人類活動范圍廣。長江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李長安說,要營造全社會保護長江濕地的氛圍,并充分利用經濟杠桿保護沿江濕地。
●關注二
王濟光委員:加強森林保護和修復
對于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重點關注森林的修復與保護工作。
“推進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護,森林修復與保護缺乏規劃引領。” 王濟光說,一些沿江城市尤其是上游中小城市沒有開展專題規劃,各地缺乏操作指南,相關工作推進緩慢。一些沿江地區缺乏沿江城鄉建設管控措施,隨意破壞沿江森林的情況時有發生。
為此,他建議,進一步強化對長江經濟帶森林修復與保護的規劃控制。以構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為生態修復核心,形成以長江上游重要支流生態屏障為骨架,以濕地生態網絡、交通綠道和城市群森林空間為補充的生態格局。以長江及其一級、二級支流周邊5000米(含三峽水庫175米水位線水平縱深推進5000米)作為重點生態帶,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骨架,使森林覆蓋率達到并穩定在50%以上,并加強沿江城鄉建設管控。
在政策支持方面,王濟光建議將三峽庫區生態公益林地劃定為“生態特區”,建立庫區生態補償專項基金,并適當調整現行退耕還林補助政策,將造林種苗補助費提高到每畝800元~1000元,糧食補助資金按照每畝300斤原糧的市場價折算補助標準,生活費補助提高到每畝200元以上。
“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大對長江經濟帶森林修復與保護的用地保障力度。”王濟光表示,長江兩岸濱江百米景觀帶是長江經濟帶生態系統的核心內容之一,對保護三峽水庫庫岸穩定、防止泥沙侵入三峽水庫具有重要的作用。為建好庫區臨江百米景觀帶,他建議對這部分土地實行征用,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并盡快啟動實施庫區生態移民。
“還要提升修復和保護的經營管理水平。”王濟光表示,要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在加強生活基礎設施等公共投入的同時,要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參與保護,并進一步提高森林保護和修復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