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三亞赤田水庫濕地美景。孫秀英攝
◆中國環境報記者孫秀英 通訊員周曉夢
濕地資源豐富的海南省,近日再度吹響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的號角。在海南六大專項整治行動電視電話會議上,“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專項行動”就被列為其中之一。
海南濕地保護情況如何?進行了哪些有益探索?記者一行走進海口市南郊羊山濕地、新盈國家級濕地公園等多處濕地,了解濕地的生態環境、動植物資源以及保護現狀。
謹慎開發 鳥兒舞動翅膀為新盈濕地點贊
“那一群都是黑臉琵鷺!”在位于海南島西部的儋州新盈國家濕地公園1號監測點,觀鳥達人的聲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站在堤壩上,通過單筒望遠鏡,隔著兩三百米的距離,隱約可以看見不遠處灘涂上有一群白色羽毛的鳥正在舞動翅膀,涉水踱步、臨澤理羽。
“去年秋季全國水鳥同步調查時,在公園的2號監測點,我們已發現有13只黑臉琵鷺。”新盈國家濕地公園護林員鐘其行說,去年冬季濕地公園共監測到28只黑臉琵鷺,而2006年時只監測到5只。
調查發現,截至目前,在新盈濕地越冬的黑臉琵鷺穩定在10~20只,鳥兒用舞動的翅膀為這里的生態環境“點贊”。
對此,儋州西聯農場副場長劉杰文表示,“從2006年起,農場就聯合村民做退塘還林的工作,進行生態修復”。他認為,新盈濕地資源難得,應以保護為主要目標。
據悉,從獲批試點建設到正式升級為“國家級”,新盈濕地走過了近10年的發展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濕地公園一直堅持著謹慎開發的態度。
目前新盈濕地公園在進行前期規劃,計劃明年六七月份嘗試性地開放濕地生態體驗項目。而且,在省林業廳、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和UNDP—GEF海南濕地保護體系項目等的支持下,新盈正在開展可持續生計項目、社區管理、日常監測等工作,以提高濕地保護管理效能。
生態修復 陵水新增紅樹林1811畝
在海南島東部沿海的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港灘涂,一批新種的白骨壤、紅海欖、秋茄等紅樹幼苗,正迎著海風生長。
“苗現在基本都種下去啦,后面需要的再補植補種。”紅樹林造林隊成員、新村港附近的村民林亞珠說,造林隊有10個人,一天能種5畝左右的紅樹。
林亞珠種下的是陵水縣“紅樹林造林及生態修復項目”的紅樹苗木。項目從2016年5月起進行,規劃面積2009畝,其中補植補種恢復198畝,新增濕地1811畝。陵水黎族自治縣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項目見效后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689噸,釋放氧氣1524噸。
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海南今年再度吹響了號角。根據海南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專項行動,各市縣結合“多規合一”工作,推動自然濕地納入各市縣生態紅線進行嚴格保護。沿海市縣還將落實紅樹林造林和退塘還濕的具體區域,進一步改善和恢復濕地生態環境。
“海邊紅樹林濕地恢復后,除了衡量其造林數量、面積和林木成活率以外,還應把能吸引多少種鳥類;魚蝦蟹貝、底棲動物等在原有基礎上的生物多樣性是否增加;生態、社會、經濟價值是否被認可等,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省林業廳副廳長王春東說。
據了解,下一步陵水將繼續實施灘涂種植造林,完成5600畝的種植計劃;然后實施退塘還濕行動,逐步建成縣級紅樹林濕地保護區,并進一步組建保護區管理機構,確保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落到實處。
多方參與 通力協作推動羊山濕地保護
羊山濕地是海口火山巖地區最重要的一片自然濕地,這里的動植物資源的生物多樣性豐富。
據悉,羊山地區共記錄到水生植物62種、鳥類96種、兩棲爬行類16種、魚類44種、蜻蜓32種、蝴蝶134種、大型真菌60種。其中包括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如褐翅鴉鵑、褐耳鷹、紅隼等,以及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水蕨、水菜花、野生稻。
走進羊山濕地附近的那央村委會新潭村,幾名村民正在村邊泉眼處休息、納涼。泉眼一旁是清澈見底、汩汩而出的泉水。
“這兩年經常有人來我們這里,拍照搞調查、做研究的都有。”面對記者一行的到來,村婦王妚玉已經見怪不怪。
目前,羊山地區還未處于大規模商業開發狀態,生態環境基本保持原貌,原生態的火山巖地貌讓科研工作者欣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