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驢友“辣貓咪”接到雙廊一家客棧的退單通知,使她不得不改變清明小長假去洱海邊拍小清新照片的行程計劃。
3月31日,云南大理市政府發布通告,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內的餐飲客棧服務業一律暫停營業。整治期限自4月1日起至大理市環湖截污工程投入使用為止。
今年年初,大理白族自治州開啟了洱海搶救模式,打響洱海搶救“七大行動”攻堅戰,內容包括流域“兩違”整治、村鎮“兩污”整治、面源污染減量、節水治水生態修復、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執法監管。
這一次,大理迎來了史上最嚴厲的洱海治理令。
雙廊鎮客棧野蠻生長
位于洱海東北岸的雙廊鎮,因擁有“風、花、雪、月”的漁村美景,被譽為“蒼洱風光第一鎮”。
近年來,隨著大理州對海東的開發建設,旅游熱潮迅速來到雙廊,并很快席卷了臨海的白族漁村,每年前往雙廊旅游的人數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
據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雙廊鎮接待游客6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200萬元;2016年僅上半年,雙廊鎮就接待游客150多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8.24億元。
游客的增加使雙廊的客棧數量迅速增加。據統計,雙廊的客棧數量從2012年的100多家發展到2016年的380多家。
“雙廊變得像個‘大工地’。”雙廊鎮玉幾島的村民李灣西(化名)說。
但是,即使充滿了泥沙、灰塵和噪音,雙廊海邊客棧的海景房每日房價仍能達到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而與它們相鄰但看不見洱海的客棧每日房價只有一二百元。
“雙廊旅游井噴式的發展,得益于早年來這里經營客棧的商家,他們通過互聯網,為雙廊打出了知名度。”雙廊鎮鎮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說。
充滿情調的沿海客棧成為洱海旅游新的文化地標。“比麗江清凈,比大理多情”的雙廊被標榜成一種生活方式,“有一種生活叫雙廊”,“這里的日子,永遠風輕云淡”。
然而,這種“風輕云淡”的后面,卻隱藏著令人擔憂的危機。
“雙廊旅游業缺乏前期規劃,井噴式的旅游發展超出了政府的預料,使得當地政府的管理介入較晚,變得被動。”李灣西說。
政府被動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沒有及時地控制當地村民和外來經營者建設客棧時的“違規建造和填海占地”。
“為了使客棧有較好的觀海視線,新建的客棧一家比一家高,甚至超出政府的規定。”李灣西說,為了增加面積,不少客棧占用了公共道路。海邊的客棧甚至填海打造“私家觀景平臺”,將觀景平臺延伸到洱海里。
對此,早在2013年和2014年的大理市兩會上,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妥善處理好雙廊開發和保護”的問題。
他們在建議中指出:“到處拆房建設,4000年古漁村被弄得千瘡百孔,白族民居所剩無幾,雙廊古鎮面目全非”;“由于受地域的限制,雙廊壩區土地面積極為有限,隨著‘三路’重點工程建設,失地農民增加,人地矛盾突出,加之當地百姓無序出租房屋換取經濟利益,違建搶占公共資源和生態資源,極大地增加了管控上的難度”。
金梭島的旅游困境
旅游潮也席卷了位于洱海東北部的小島金梭島。
金梭島形狀如一把織梭,橫臥在洱海之上,四面臨海,風光綺麗。隨著大理旅游的發展,金梭島被列為洱海旅游景點之一,每天游客從海東鎮的碼頭乘游輪和漁船來到金梭島。
旅游改變了金梭島上的漁民祖祖輩輩靠海吃海、打魚為生的生活方式,他們開始加入出售旅游紀念品、開客棧飯店、做導游等旅游相關行業。兩年前,金梭島成立了漁民旅游產業專業合作社,給島上一部分村民帶來了收益。
然而,相比于沿海的漁村,金梭島的旅游發展面臨著更多的困難。
“飲水是最大的困難。”楊瑞(化名)說,洱海水不能直接飲用后,村民們喝的水是溶洞里經石灰巖過濾的水。
此外,從今年開始,洱海全年封海,漁民不能再打魚。
“過去游客上島,都愛吃我們的海鮮。”楊瑞回憶說,過去每年有4個月開海時間,一個月可以打撈上萬斤魚,游客都喜歡等著現撈現吃。但是這些年,洱海水質發生了變化,原來洱海里隨處可見的螺螄、貝類,現在已成了“文物”,島上的漁民也從賣魚人變成買魚人。
“我們守著洱海卻缺水喝少魚吃,靠旅游吧又面臨著排污問題。”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