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之年。很多地區都在采取硬措施,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有的地區自然條件和工作基礎較好,但仍在進一步挖掘潛力,力爭把工作做得更好;有的地區大氣環境質量處于中游,自然條件方面的優勢也不突出,但仍在多方面發力,努力縮小差距;還有一些地區工作基礎較差,長期處于大氣質量排名末位,要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壓力巨大,急需加大力度,鐵腕治污、精準治污,補上這塊短板。本版今日特開辟專欄“完成年度任務 打好藍天保衛戰”,反映各地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以饗讀者。
湖北省環保廳日前通報湖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2016年度實施情況考核結果,十堰市考核得分93.5分,等次為優秀,考核得分位居全省第一。
此次考核范圍為湖北省17個重點城市,考核實行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雙考核,以二者中較低等級為考核結果。
2016年,十堰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得滿分,全省第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得分為93.5分,同樣為全省第一。
“省一號”是如何煉成的?十堰市環保局局長馮安龍說,這是十堰在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各有關單位共同參與下,大力開展“源解析”精準找源、“聯席會”精準尋策、“集團軍”精準施治的結果。
“氣”不打一處來怎么辦?
開展源解析精準找源
“‘氣’不打一處來。”談起十堰大氣污染源,負責大氣源解析工作的十堰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胡玉感慨萬千。
胡玉所說的“氣”,主要是指十堰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經過一年多努力,十堰大氣源解析有了初步結果:二次粒子(含硫酸鹽、硝酸鹽和二次有機碳SOC)、移動源、煤煙塵和城市揚塵是十堰城區大氣PM2.5主要來源。
記者了解到,十堰開展大氣源解析工作“事出有因”。2015年初,一場重污染天氣不期而至,且數天陰霾不散。
哪些是十堰內源大氣污染“大頭”,以便更好地尋找精準防治之策?
因沒有數據支撐,負責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有關人員總是說不清道不明。為了找準污染源,2015年底,十堰在全省率先啟動大氣源解析工作。
大氣源解析是個“技術活”,需要較深的專業造詣。為提高源解析工作精準度,十堰環保局邀請中國環境科學院有關專家擔任技術指導,并抽調局系統唯一的博士胡玉擔綱,帶領一群碩士并肩“攻堅”。
大氣源解析工作“雜而多”,并分春夏秋冬四季分別采樣分析,其主要工作包括環境受體樣品采集、識別污染源、各類污染源樣品采集、建立顆粒物成分譜、建立受體成分譜、化學質量平衡模型解析、正矩陣因子分解模型解析等。
胡玉說,僅各類污染源樣品采集就包括固定燃燒塵、移動源、土壤風沙塵、道路塵、建筑水泥塵、城市揚塵、餐飲油煙塵、生物質燃燒等。為了采集到各類具有代表性的樣品,他們一年四季攀高爬低,常常忙得不可開交。
部門各自為政怎么辦?
組織聯席會精準尋策
“冬季是燃煤鍋爐污染大季,我們要不斷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加快燃煤鍋爐淘汰進度,盡早完成燃煤鍋爐年度淘汰任務……”在一次大氣環境質量分析聯席會上,十堰市大氣辦工作人員王瑩率先發言。
記者了解到,像這樣的大氣環境質量分析聯席會,十堰市每月召開一次,會期半天。經信、環保、住建、水利、水文、公安、文體、氣象、綜合執法、南調辦等10多個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參與其中,主要研究分析上月空氣環境質量,共同尋求大氣污染治理之策。
每月圍繞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一次分析會,也是一種特殊的《大氣法》學習教育方式。十堰市大氣辦有關負責人王勇說,十堰大氣環境質量分析聯席會開展順暢,各相關部門召之即來,來之即能提出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除了每月定期召開“聯席會”外,十堰還出臺了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當污染狀態(AQI大于100)超過3小時且沒有明顯好轉時,十堰便立即啟動大氣污染防治聯動響應,督導有關部門采取增加施工工地灑水降塵頻次、排污單位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增加道路沖洗降塵頻次等舉措,各負其責,防治大氣污染。
當污染狀態達到連續24小時均值的AQI大于200時,十堰便啟動重污染天氣Ⅳ級(藍色)預警,督促各部門做好重污染天氣的應急響應工作。
治污措施如何落實?
組建“集團軍”精準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