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是蘇北發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優勢,抓生態和抓發展是內在統一的,堅持‘生態+特色’,打造標識性特色優勢,把綠色產業做成富民產業。”在今年的蘇北發展座談會上,江蘇省委書記李強觀點鮮明、論述清晰。
李強明確指出:“以生態為底色,以發展為根本,以產業選擇為關鍵,突出發展最能體現資源稟賦優勢的綠色高端產業。各市要立足各地基礎和條件,看自己最適合干什么,努力成為全省在某一方面最具特色的地方。要不為一時的GDP增長快慢而糾結,更加注重對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的貢獻。”
在江蘇,蘇南、蘇北的劃分不僅在于地域上,也在于經濟發展上。在全省發展布局中,蘇北5市如何精準定位,后發先至,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取得突破,是近年來江蘇人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成為江蘇蘇北發展的新指向、新戰略、新重點。
一張藍圖,凸顯各市生態優勢
“宿遷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工業化,生態體系保持得比較完好,可以主攻生態建設,打造‘江蘇大公園’,成為江蘇的‘生態特區’。”
“在淮海經濟區建設進程中,徐州要發揮龍頭作用。”
“鹽城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進一步彰顯生態優勢,集聚更多發展資源,強化縣域經濟發展支撐,著力推進特色發展。”
“圍繞洪澤湖、高郵湖、駱馬湖建設打造生態經濟區,應該是淮安最有生態優勢、最充滿未來競爭優勢的地方。”
“連云港擁有海港優勢,可開發利用的空間也比較大,完全可以在守住環保、安全的底線下,發展大煉化,打造世界級的石化基地。”
在蘇北5市調研時,李強為各市勾勒出了各自清晰的特色發展路徑。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如何用改革創新的思路和辦法來推進,是擺在江蘇人面前的一個新考題。
淮安在差別化考核上作出了嘗試。
“年年考核、年年落后,去年位次終于大幅度靠前了。”韓橋鄉鄉長楊洪龍說,2016年淮陰區實行差別化考核后,韓橋鄉受到了區里表彰。
鄉里利用毗鄰洪澤湖水系發達的特點,引進總投資6億元的11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變劣勢為優勢。
各美其美,涵養區域特色經濟
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需要各市立足自身生態稟賦,打好“特色”牌。
作為全省唯一的老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型城市,徐州把融入江淮生態大走廊作為當地生態文明建設龍頭工程,實施兩軸、兩湖、10個生態特色片區和20個生態敏感點的生態空間規劃,建設生態景觀、新型城鎮、經濟發展、綜合交通和文化旅游“5個走廊”。將來每個縣(市)區至少有一個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態片區。
“徐州過去最大的資源是煤炭,現在我認為是生態。”參加江蘇發展大會的澳大利亞澳森集團董事長尚玉忠感慨家鄉變化大,牽線沛縣與澳方馬利威爾市共建友好縣市。
去年,徐州市所轄的邳州引來諾貝爾獎得主費爾,推動當地半導體產業跨越發展。費爾說,選擇邳州的重要原因是“環境很漂亮”。
“百河之城”鹽城,是全國罕見的同時具備森林、海洋、濕地三大生態系統地區。全省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城就占了兩個。一條江蘇最長的生態紅線,圈下鹽城1/4的國土面積。
面對占全省2/3的風電和灘涂資源,鹽城市依靠科技選擇產業,做強綠色高端制造業。新能源、大數據、節能環保、智能終端、高端裝備及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成為新“五朵金花”。
鹽城市能源結構調整走在全省前面,新能源裝機容量、發電量均占全省1/3。2016年全市新能源裝備產品賣了255億元,占全省23.2%,今年銷售行情繼續看漲。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東方起點”,連云港抓住港口這一核心資源稟賦,緊扣“沿海新型臨港產業基地”定位,重點突破大石化、港航物流這兩大臨港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盛虹集團投資千億元在連云港徐圩新區建設現代石化產業園,項目建成后年銷售收入將超過1500億元,稅收貢獻超過260億元。盛虹集團投資的斯爾邦石化執行最嚴格的環保標準,主要污染物排放比國內先進水平還低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