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環境保護部近期公布的數據看,“藍天保衛戰”上半年的成績不夠理想—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下降,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不降反升,同比上升了14.3%。
上半年大氣污染防治成績不理想,既受氣候條件不利、工業生產回暖的影響,也有監測站點上收、監測數據擠出水分更趨真實的因素。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從年初開始,環保部就無縫銜接地開展了一季度專項督查、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等,各地在污染治理上保持了前所未有的高壓態勢。因此,數據反彈正反映出大氣污染治理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要求我們在堅持雷霆手段的同時,更要注重精準施策,提升治理效果。
牽牛要牽牛鼻子,治霾措施必須更有針對性。眾所周知,秋冬季節,燃煤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散煤取暖一直是大氣污染治理面臨的最棘手的難題。眼下,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等地正在加緊“禁煤區”建設。但一些地方在煤改氣、煤改電的改造中還面臨資金缺口大、配套成本高等諸多困難。怎么保障煤改氣、煤改電工程科學按時完成并有效發揮作用,是亟須解決的問題。北方地區只有切實抓住了壓減燃煤這個牛鼻子,才能為冬季的霧霾治理贏得更大的空間。
在治理霧霾方面,很多面上的、容易做的工作已經做完了,剩下的治理任務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要采取更加精細化的治理措施。此前各地在大氣污染治理中,規模企業、大型工業企業比較重視,對于監管難度大、量大面廣分布在城鄉各地,甚至隱藏在山溝里的“散亂污”企業則重視不夠。從目前環保部正在進行的強化督查看,這類企業在京津冀地區的數量之大、問題之多完全超出預計。各地正在對這些企業逐個進行整治,能升級改造的積極幫助企業升級改造達標排放,治理無望的則要堅決依法關停。
打贏“藍天保衛戰”,不僅僅是改善一個個數據和指標,更切實關系著群眾身體健康,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只有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更加精細化的治霾措施,才能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秋冬季節重污染天氣發生的頻次和峰值,早日解決群眾的“心肺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