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黃龍峴村莊美景,獨有的“笑臉”水景吸引了眾多游客。 俞旭攝
◆本報記者徐小怗 見習記者褚方樵 通訊員王永建
江蘇省南京市東山小學學生王禹澤近日在家人陪同下來到黃龍峴村游玩,見到美麗的竹林、滿目的茶園、傳說中的古驛道,孩子撒著歡在村里盡情玩耍,累得滿頭大汗也不歇著。
像王禹澤一家子一樣來黃龍峴村玩的游客很多,有本地的也有外省的,就連“老外”也經常光顧這里。
黃龍峴村以前偏遠閉塞,交通不便,從村里到主城南京需要半天時間,甚少有人知道。而如今,小村莊每天都會迎來眾多游客,村里主干道的兩旁遍布農家樂、茶餐廳、民俗店鋪,生意爆棚。
曾經偏僻的小山村怎樣實現華麗轉身?記者日前來到有著“南京小九寨溝”之稱的黃龍峴村實地探尋。
■政府國企聯手
□村莊環境改善
“以前黃龍峴村最寬的路不過3米,而且坑洼不平,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老百姓進個城都難。” 原南京黃龍峴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湯濛說。
“原來村子里雞鴨到處跑,豬圈隨意搭,垃圾漫天飛,污水滿地流,后來政府對村里進行環境綜合整治,拆亂治破,大力改造,環境比以前美多了,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牌坊社區的老書記陳崇新見證了黃龍峴的發展歷程。
黃龍峴村被江寧區政府確定為新一批“金花村”之一。2013年,江寧區根據南京市委、市政府對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總體部署,按照“空間優化形態美、綠色發展生產美、創業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態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要求,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建設,江寧街道與江寧交通集團成立南京黃龍峴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積極拓展農林副及旅游產業,打造茶文化旅游村。
他們先后改造墻面8萬平方米,新建公廁4個、停車場 5個、休閑廣場3個,架設太陽能路燈96盞,河塘清淤4200立方米,拆除廢舊豬圈、糞坑、披房83處,新增綠化面積2.8萬平方米。實施“雨污分流”, 鋪設污水管網6200米,建成1座日處理能力為100噸污水處理設施;配備保潔車輛兩輛、垃圾桶83個、保潔人員12人,垃圾實行日產日清。村莊環境實現華麗轉身。
“2013年,江寧區西部旅游大道環線建成后,我們農村公路有10米寬,村里通了旅游公交專線,從市區過來只需要40分鐘車程。村里建成36家農家樂、4家茶社、6家農家客棧、1處垂釣中心,還有茶坊等民趣園,吸引眾多本地市民及外省游客前來度假休閑。”湯濛說道。
據了解,政府和國企合作共同建設美麗鄉村新模式,這在南京江寧是首例,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
門前屋后梅樹搖曳、紫薇花開,村莊綠化覆蓋率達90%。良好的生態環境讓村民們嘗到了甜頭,也讓群眾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黃龍峴52戶村民自發簽訂了包括不亂倒垃圾、不破壞綠化、不私倒污水等8條規定的《村民環保公約》,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黃龍峴人的共同追求。
同時,黃龍峴村嚴格落實生態紅線保護,不影響生態功能,不占用生態空間,有效把自然資源和人工環境融為一體,實現了經濟建設和生態保護雙贏。
■依托互聯網絡
□推廣觀光旅游
這座“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目前已實現WIFI全覆蓋、24小時智能監控和統一物業運維等現代化管理。同時,黃龍峴村不斷創新宣傳渠道,通過網絡、微信、旅游推介會等形式,推廣生態茶鄉觀光游,擦亮江寧美麗鄉村名片。
黃龍峴占地0.91平方公里,村子里52戶人家世代以采茶種地為生。
“過去我們種茶葉,只能靠天收,還愁賣不掉。現在環境美了,城里人愿意下鄉呼吸新鮮空氣,我用自家房子開農家樂,還可以銷售自產茶葉,一年輕輕松松能掙10多萬元。”土生土長的黃龍峴人李先生一邊招呼客人,一邊和記者拉家常,現在變化太大了,實現互聯網訂餐訂宿,生意應接不暇。
生活環境和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串連成線、輻射到面的江寧美麗鄉村建設理念帶動了黃龍峴旅游業發展。
黃龍峴村充分利用當地的生態優勢,把豐富的山水資源,農業資源變為產業優勢,構建成具有品茶購茶、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生態科普等功能的開放型綠色生態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