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綠色發展鮮明導向,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明確提出對各設區市黨委、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實行年度評價、五年考核機制,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并作為各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
一年一評價,五年一考核
《辦法》明確,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實行黨政同責,設區市黨委和政府領導成員生態文明建設一崗雙責,按照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獎懲并舉的原則進行。
據悉,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在資源環境生態領域有關專項考核基礎上綜合開展,采取評價和考核相結合方式。
在評價方面,重點評估各設區市上一年度生態文明建設進展總體情況,引導各地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相關要求,每年開展1次。
考核方面,主要考查各設區市生態文明建設重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強化設區市黨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督促各地自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每個五年規劃期結束后開展1次。
為確保評價考核工作客觀公正、依規有序開展,《辦法》還明確指出,各地不得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相關統計和監測數據,對于存在上述問題并被查實的設區市,考核等級確定為不合格。
《辦法》明確,對徇私舞弊、瞞報謊報、篡改數據、偽造資料等造成評價考核結果失真、失實的,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替代指標更具江蘇特色
《辦法》印發后,江蘇省環保廳、省統計局、省發改委、省委組織部印發《江蘇省綠色發展指標體系》《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全省綠色發展又有了新的標尺。
《江蘇省綠色發展指標體系》主要是衡量地方每年生態文明建設的動態進展,包含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質量、生態保護、增長質量、綠色生活、公眾滿意程度7個一級指標和56個二級指標。與國家考評江蘇省的指標總體保持一致,有兩項指標根據江蘇省省情作了替換:一是“生態紅線管控水平”替代“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二是“人均生態產品供給水平”替代“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
“這兩項替代指標更加符合江蘇的地理、經濟特征。”江蘇省環保廳生態處處長張雷解釋道,生態紅線管控有利于優化江蘇省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包括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年度評價結果、公眾滿意程度、生態事件等5部分24個指標,其中,有16個指標為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與國家考核指標相比,江蘇省增加了1個指標“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這也是江蘇省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有1個指標作了替換:“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改為“生態紅線管控水平”。
張雷表示,有3項(含)以上約束性目標未完成的地區考核等級直接確定為不合格。同時,將“生態環境事件”設置為扣分項,每發生一起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其他環境污染責任事件、嚴重生態破壞責任事件的地區扣5分,此項總扣分可達20分。
目標考核突出公眾獲得感
《辦法》要求,年度評價按照江蘇省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實施,主要評估各設區市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質量、生態保護、增長質量、綠色生活、公眾滿意程度等方面的變化趨勢和動態進展,生成各設區市綠色發展指數。
年度評價應當在每年8月底前完成,年度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并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其中,江蘇省綠色發展指標將依據國家綠色發展指標和江蘇特色指標構成。
目標考核內容主要包括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的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以及江蘇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生態文明建設重大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突出公眾的獲得感。目標考核在五年規劃期結束后的次年開展,并于7月底前完成。
目標考核采用百分制評分和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等相結合的方法,考核結果劃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級。考核牽頭部門匯總各設區市考核實際得分以及有關情況,提出考核等級劃分、考核結果處理等建議,并結合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領導干部環境保護責任離任審計、環境保護督查等結果,形成考核報告。
調離、提拔、退休后也要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