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在北京市海淀區工作的媒體人小夏吃完了午餐。由于公司沒有食堂,他和同事的午餐通常用手機叫外賣解決。一餐過后,小夏數了數,米飯、主菜、小菜、湯……一個人的餐食耗費了4個塑料餐盒。而在公司樓道的垃圾桶里,外賣餐盒已經堆成了小山。
網絡外賣行業的飛速增長,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吃、填飽了人們的胃,卻又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更多的廢。而塑料餐盒直通垃圾場,更是給環境帶來隱患。
如何讓越堆越高的塑料餐盒少一些?如何讓外賣行業實現綠色發展?這是一個需要多方施策的難題。
① 塑料餐盒使用量大
外賣有多火?根據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等互聯網外賣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家外賣平臺全國日訂單量約在2000萬單左右。由于送餐迅速、種類豐富、支付方便,很多在華外國人評價稱,除了“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外,中國的外賣也該歸于“新四大發明”之中。
外賣業務的爆發造成了餐盒的過量使用。有環保組織研究分析了100個外賣訂單發現,平均每單外賣會消耗3.27個一次性塑料餐盒/杯。這意味著,目前中國互聯網訂餐平臺上,每天使用的塑料餐盒超過6000萬個。
事實上,不只是餐盒,外賣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塑料外包裝等,都屬于塑料垃圾。普通塑料餐盒和餐具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塑料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有報道稱,外賣平臺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蓋42萬平方米,大約15天即可覆蓋一個西湖。
對很多餐飲企業來說,使用塑料餐盒也是無奈之舉。有業內人士稱,中餐食物多含湯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適一些。雖然目前也有餐飲企業使用紙盒等包裝,但大多數可降解餐盒并不適合中餐,容易滲水滲油、使米飯粘連,難以被消費者接受。此外,餐盒成本也是餐飲企業的考量因素,有餐飲企業負責人稱,外賣包裝約占整個成本的2%。
其實,目前外賣使用的塑料餐盒并非“一無是處”。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塑料餐盒都印有可回收物標識,可以通過垃圾回收的流程,實現資源的再利用。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消費者用完餐后,直接就把餐盒扔掉了。即使餐盒里有剩菜剩飯,也大多一“蓋”了之。塑料垃圾與餐廚垃圾“混搭”,給外賣垃圾回收帶來不少麻煩。
② 塑料回收渠道不暢
即便進入到垃圾回收流程,外賣餐盒的回收價值也并不高。據業內人士介紹,塑料回收價格低、再資源化成本高,回收者一般不愿撿滿是油污的外賣餐盒,就算撿回來也要耗時耗力清洗,因此塑料餐盒在回收市場上不受待見。無論是垃圾回收企業,還是城市的“拾荒大軍”,都對回收塑料制品“無感”。
與此同時,目前中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回收體系,塑料餐盒作為低附加值回收物,難以進入再生資源回收渠道。即便消費者主動將塑料垃圾分類,由于回收體系不完善,環衛車在運垃圾時,也有可能把各類垃圾混在一起拉走。
既然難以回收,塑料餐盒就只能“混入”城市生活垃圾,進入垃圾處理系統,最終作為普通垃圾進行焚燒或填埋。不過,如果不同塑料成分一起焚燒,那就很容易產生空氣污染;而在垃圾填埋之前,一般也會對體積較大的塑料垃圾簡單焚燒,會產生大量廢氣排放。因此,放任塑料餐盒進入垃圾處理系統,絕非治本之策。
事實上,塑料制品帶來的“白色污染”,并非中國獨有,世界各國也面臨同樣難題。如果有比較健全的垃圾分類體系,塑料餐盒等制品可以通過回收渠道得到有效的循環利用。但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了回收。
而在餐盒回收處理的成本方面,也有經驗和教訓值得借鑒。例如,日本餐盒回收處理費由消費者承擔;在歐美,處理費則由生產廠家承擔。在中國,上海曾于2000年6月實施《一次性塑料飯盒管理暫行辦法》,由管理部門向生產一次性塑料飯盒的廠家每個飯盒收取3分錢,作為回收處理費。但這項制度的實施并不順利,于2014年5月被廢止。
?、?nbsp;加強分類回收和處理
專家表示,解決外賣垃圾問題,應從源頭和下游兩端入手。既要采取措施減少外賣垃圾的產生,又要加強對外賣垃圾的專業回收處理,大力提高利用和處理“存量垃圾”的效率,嚴格控制“增量垃圾”的產生與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