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慶路小學太陽能氣象站LED屏幕。 韓東良攝
本報見習記者韓東良 通訊員王從帥
數字農植園、數字化云展館、雨水回收數字噴灌系統、3D電影數字影院和報告廳、物聯網監控中心、微格教室、檢測PM2.5的太陽能數字氣象站······看似環保局才有的“配置”,這其實是江蘇省連云港市大慶路小學的“裝備”。
作為江蘇省首批數字化試點學校之一,大慶路小學日前通過有關部門驗收,被命名為國際生態學校。
■以智慧學校建設為契機
□信息化讓學生體驗節能
“教育應該著眼學生的未來。” 大慶路小學校長王建華說,讓學生適應數字化時代的要求,這是建設“數字化智慧學校”的初衷。大慶路小學致力于建設“數字·多元”建構式生態課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190余萬元專項建設基金陸續到位,占地1200多平米,以“自然、人與科技”為主題、面積合計920平方米的科技館應運而生。
科技館融合了3D數字化報告廳、科學學科教室、科技體驗館、云校園展廳和植物園等重要功能場所。學校還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在校園內建設了雨水回收系統、太陽能風能路燈、感知生長數字農植園、太陽能數字氣象站、物聯網監控中心等場館。
走進大慶路小學,迎面就看到LED屏幕上顯示著溫度、濕度、大氣壓力、PM2.5、風速、風向等8項監測數據。“這是學校投資近30萬元建設的太陽能數字氣象站,全天24小時動態監控學校周邊的空氣質量,目前可以監測8類氣象數據。”王建華說,這些氣象數據都是由學生社團發布的。“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這項工作中,用信息化手段培養學生環境意識。”
此外,學校還借助建設智慧學校這一契機,主動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培養學生的節能意識。連云港市環保局宣傳教育中心主任張君說,環保部門和其他部門的專家也紛紛參與其中出謀劃策。
為了讓學生有節水意識,學校搭建了雨水回收生態系統,將雨水等凈化后的水用作綠化用水。每當下雨時,屋頂上的雨水就會順著收集管道流入雨水收集池中,可用于校園的景觀魚池、綠化澆灌等。
“學生看在眼里,不僅逐步形成節約的意識,而且有的孩子回家還會用同樣的方法節水。”王建華表示,“雨水回收生態系統客觀上也實現了節水。目前,大慶路小學共建有3處雨水收集點,蓄水達36.5立方米,每年能節約用水1000多立方米,真正做到節能減排,綠色環保。
此外,太陽能風能路燈、配有時控裝置的樓道內電燈都讓師生在使用過程中,體驗到節約意識。比如,某處沒有人卻亮著燈,負責物聯網的學生社團,就可以通過電腦進行調控。
■環境信息化教育進課堂
□實現線下線上聯合教學
除了讓學生親自參與體驗節能,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大慶路小學還與教學緊密結合,讓科技節能走入課堂。
“數字農植園的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王建華表示。據介紹,數字農植園是利用數字化傳感器組成的數據采集系統,構建數字化種養殖環境,以電腦或手機為端口,實現了溫度、水以及自動觀察等遠程控制。
通過數字農植園,學生不僅可以近距離觀察農作物生長的環境,比如溫度、濕度、水等,有利于學生獲得植物生長的直觀感受,彌補了學生在學習中僅限課本和資源匱乏的不足,而且讓學生了解了智慧農業的原理,體會到信息化節能的魅力。“只要下載了客戶端,師生就可以線上線下感受和體驗數字農植園里各種植物生長的過程。”王建華說。
隨著數字化課程的開展,大慶路小學的老師也逐步開始對科技教學有了新體驗,并積累了豐富的一手素材,著手開發了基于數字化學習的校本課程《科技星空》,數字氣象站、數字農植園、智慧中心操作平臺等信息化系統的運作原理都已經納入教材,目前已獲得連云港市優秀校本教材。
“信息化手段不僅切實解決了學校耗能問題,實現了生態建校的目標,而且讓學生參與其中,真正明白環保的意義。”王建華表示。
據大慶路小學副校長許國堂介紹,學校還內引外聯,與淮海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共建“智慧學校”工作室,推動數字科技、生態節能在學校建設中的應用。與上海平涼路第三小學、浙江臨海教育集團結為優質資源共同體,定期組織交流,讓三地都能充分認識數字化、生態化對學校建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