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中國城市經濟學會與環境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北京發布了《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0》(下稱藍皮書)。藍皮書指出,2016年中國一共出現8次大范圍的、中度到重度的持續性霧霾天氣,與2015年相比減少3次,總體來看,霧霾治理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京津冀依然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
藍皮書指出,從2013至2016年對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的空氣質量排名情況來看,河北省保定、邢臺、石家莊、衡水、唐山、邯鄲等城市連續排名后十位。除此之外,山東省濟南市、河南省鄭州市、陜西省西安市、山西省太原市、天津市、遼寧省沈陽市也都榜上有名。京津冀地區尤其是河北省依然是全國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藍皮書認為,這一方面由于河北省地理位置處于我國中部平原地區,容易形成靜穩天氣;另一方面,河北省經濟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工業生產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多,再加上氣候條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空氣質量較差,這是主要原因。
藍皮書顯示,根據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的空氣質量排名,海口連續四年均為中國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其次質量較好的為舟山、拉薩、惠州、廈門。
藍皮書認為,從統計結果可知,空氣質量較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一方面由于其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比內陸地區好,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另一方面,排名前十的城市均不是重工業發展地區,人為原因產生的空氣污染較少。
藍皮書指出,自2013年以來,北京市加大力度整治大氣環境,在霧霾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198天,達標天數比例為54.1%,比上一年增加12天,比2013年增加22天;空氣重污染天數為39天,發生率為10.7%,比上一年減少7天,比2013年減少19天。
藍皮書認為,從近年來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來看,中國的霧霾治理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總體情況有所改善,但污染狀況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區污染依然嚴重,形勢不容樂觀,仍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