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日前召開了全省環境監測管理暨地表水環境數據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會議,會議一項重要議程就是傳達學習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同時,廣東計劃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學習宣貫《意見》,并抓緊制定全省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
加強學習貫徹 探索“數據保真”做法
對于《意見》的貫徹,廣東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依托已建立的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大力推進部門環境監測協作。重點建立環境質量和其他重大環境信息發布協調機制,解決部門間環境監測數據不一致和不可比的問題;會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建立對環境監測機構的聯合監管和檢查通報機制;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和量值傳遞與溯源體系,實現監測全過程質量控制和全要素量值溯源。
另外,廣東還計劃全面梳理容易出現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的環節,組織開展打擊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專項行動。
廣東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歷來高度重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多措并舉確保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完整性、準確性、精密性和可比性。
加強對系統內監測站監督檢查。省環境監測中心每年印發實施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年度工作要點。對全省各地市監測站及區縣監測站開展一定比例的現場檢查,對各級監測站開展監測能力考核。根據有關數據審核結果,不定期組織檢查。另外,每年組織全省各地市開展一次監測大比武。
加強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監督檢查。今年4月組織對第一批入圍政府購買環境監測服務的全部49家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進行了現場檢查。各市在日常工作中加強了對社會監測機構的監管,不定期質量抽查、開展同步比對監測和引入監測監理機構進行質量監督等。
加強對環境監測業務監督檢查。環境質量監測方面,通過日常網絡監視、巡查、專項檢查以及標樣考核等方式加強對環境自動監測站運行的監督管理。污染源監測、機動車檢測等方面,也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檢查。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環境監測站從現場采樣、樣品保存、樣品分析等方面,對現場采樣的樣品貼條碼標簽和封條,全過程探索“數據保真”做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在采樣環節,啟用樣品條碼標簽和封條,現場采樣全過程錄像。條碼標簽作為樣品唯一的識別碼,只有通過電腦掃描,才能獲取樣品和企業的信息,樣品一旦采集就難以直觀地辨別出樣品的來處。同時,每個樣品的封口都貼了封條,封條上有采樣人員、企業代表的簽名,并標明了采樣的時間。采樣全過程實施視頻監控,確保操作符合技術規范。
建立部門聯席制度 推動監測社會化改革
今年3月9日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建立了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并于7月25日召開了第一次會議,研究各部門推進2017年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
以氣象部門為例,廣東省環保廳與省氣象局簽訂部門合作協議,通過每日例行預報會商、月度和季度常規會商會議等形式,共同進行空氣質量預報分析與信息發布。全省城市和區域的空氣質量預報信息由省環境監測中心與省生態氣象中心聯合向社會公眾發布。
在監測社會化改革中,廣東除了質量抽查、同步比對等監管,還充分發揮了信息化作用和行業自律作用。
信息化管理方面,省環保廳組織有關軟件公司研發了廣東省社會環境監測機構信息管理平臺。平臺利用互聯網+、地理信息技術、云平臺與APP應用等技術,打造標準化的環境監測作業流程,建立全過程留痕監控管理。平臺基于B/S模式構建,包含環保系統、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公眾三大門戶,并輔以監測移動應用系統APP。
比如,環保系統門戶可實現全過程重要信息、環節的監控和追溯,公眾門戶則可以讓公眾自由查詢機構分布、公示信息等;監測移動應用系統APP則有現場過程信息、流程監控等,實現到達現場、檢查工況、排口照片、采集樣品、封裝樣品等重要節點的質量管理。
目前這個平臺已在部分地市使用,共有3000多份政府購買服務的監測報告可供追溯和查詢。
此外,還成立了廣東省環境監測協會和深圳市環境監測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自律公約規范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