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南平市全市森林覆蓋率77.35%,境內3條主要水系水質均為Ⅰ~Ⅲ類,全市空氣平均達標天數占比98.5%。
生態環境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南平市的經濟成績也有不俗表現。今年上半年,南平市生物制藥、文化創意、食品加工等產業產值694.1億元,占全部規模工業比重71.3%。第三產業成為南平發展主動力產業,大武夷旅游發展高端化、集聚化,上半年總收入232億元,同比增長20.2%。
南平的“雙豐收”從何而來?多年來,南平市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生態紅利持續釋放。
建立“青山贖買”制度,保護青山與林農增收兩不誤
“多虧了贖買政策,我們不砍樹、不賣樹,就把錢掙了。”2015年,南平市所轄的武夷山市啟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收儲工作,有330畝林子的武夷山市星村鎮朝陽村林農程詩貴簽了“青山贖買”協議,領到了67萬元補償金。
事情得從2006年說起。當年,武夷山市全面禁止闊葉樹采伐、天然林皆伐和九曲溪流域人工商品林擇伐等作業;2009年,全面停止了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和全市天然林采伐作業的審批;2011年,不再批建新茶園。
但是,在有效保護的同時,一些商品林由于生態保護的需要和政策的影響,林木資產很難變現。既要靠山吃山,又要護山養山,林農如何增收?
面對這樣的難題,2015年6月,武夷山市出臺了《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收儲實施意見(試行)》,計劃用10~15年時間開展“青山贖買”,收儲6.6萬畝人工商品林,將其改為生態林,當年就收儲了3900多畝商品林。
2016年,武夷山市探索由“贖”改“租”機制——產權不變、貸款繼續,讓林農兼職管護,既提高生態維護能力,又額外增加收入。至今年5月,武夷山市、順昌縣、建陽區投入6880萬元,完成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收儲13864畝,其中贖買8194畝、租賃5670畝。
今年起,武夷山市首創的“青山贖買”制度開始在福建全省推廣。
在任生態考核,離任生態審計,引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
綠色生態是閩北最大的優勢,保護好生態優勢,是南平市各級領導干部的重要責任。既要GDP,又不唯GDP,怎樣考核才能讓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今年8月,南平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南平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對全市各縣(市、區)黨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實行評價考核,與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相銜接,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
不僅在任時要考核生態政績,領導干部離任了也要審“生態賬”,任期轄區污染也需擔責。2015年以來,南平市審計局相繼開展了光澤、松溪縣黨政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并在全省率先開展了20多個鄉鎮層級試點。
“針對干部的離任審計,過去主要側重于經濟方面。建立生態審計,有利于改變一些干部‘唯GDP論英雄’的傳統發展理念,建立綠色政績觀。”南平市審計局負責人介紹,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以領導干部任期內轄區森林、土地和水等自然資源資產變化狀況為基礎,通過對其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進行審計評價,界定領導干部應承擔的責任。
據介紹,在光澤縣的黨政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已問責38人,并提出審計建議30條,促進了鄉鎮黨政主要領導生態保護責任清單的建立和完善。
生態效益顯現,綠色產業成為“領頭羊”
“在市場經濟中,生態效益并非摸不著、看不見。”南平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南平堅決停批引進所有礦業開發、高耗木材加工、污染工業等項目,全市累計關停企業600多家。南平市先后獲得“綠色示范城市”“低碳城市試點”“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試點”等多個金字招牌,每年因此獲得的國家財政、基金支持就超過8億元,占本級財政10%以上。
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最核心的是選準產業。南平市委、市政府選準與生態資源、人文歷史相得益彰的現代綠色農業、旅游、健康養生、生物制品、數字信息、先進制造、文化創意等七大產業,著力構建富有活力的產業體系、技術體系、政策體系、金融體系,實現綠色強市、綠色富民。
如今,南平市綠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引領南平發展的“領頭羊”。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南平發展的新增長極。國內領先的大數據、云計算服務商——浪潮集團在南平投資50億元布局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旅游產業有了全新發展,南平市著眼“全域旅游”,首創“水美城市”建設,把水流域治理與資源開發、城市改造、美化生活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