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化學品長期性、累積性危害近年來逐漸顯現。我國作為化學品生產、使用和貿易的第一大國,化學品環境風險管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在日前召開的第一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上,與會專家針對我國化學品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和風險防控的現狀,分別從國外的化學品管理經驗對我國的啟示到我國的化學品環境管理形勢,從風險評估技術到具體物質對生態環境的作用機理等方面獻計獻策。那么,如何主動加強化學品風險防范?本版特刊發相關報道,以饗讀者 。
關注一
我國化學品管理與風險防控面臨挑戰
在此次學術年會上,與會專家對我國化學品環境管理與風險防控予以高度關注,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提出正面臨的諸多挑戰。
聯合國環境署(UNEP)在2016年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已明確提出,化學品暴露已成為重要的環境風險。UNEP在2012年發布的《全球化學品展望(Global Chemicals Outlook)》報告中指出,由于化學品生產、使用和處置持續從發達國家向預防和管理通常更薄弱的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轉移,化學品供應鏈變得更長、更復雜。同時,持續引入的新化學物質,導致產品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可能性增大。這不僅會增加發生工業事故的風險,而且可能帶來經濟和環境風險負擔。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國和消費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國內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化為主導的工業園區有502家,生產和使用的化學品達幾萬種。由于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與排放,持久性和累積性的環境與健康危害正在逐漸顯現。據文獻報道,在有的流域,魚體內及部分抽查的服裝中可檢測出典型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壬基酚。
對此,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余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我國目前對化學品的管理缺乏系統性的科學管理,要加強管理的主動性。”
我國化學品環境管理起步較晚,滯后于化學品產業的發展。由于缺少對化學品的識別評估和管控,部分發達國家已經限制的化學品在我國仍可以生產和使用,在源頭上缺乏管理。如《汞公約》管控的部分領域在我國仍有涉及。目前依然存在原生汞礦開采、用汞量大的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化學品風險管控?!秶噎h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將環境風險防控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全面推進,《環境保護法》也提出建立環境污染與健康風險評估制度。我國把環境風險有效管控列為“十三五”環??傮w目標之一,強調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的環境風險防范體系。但是,當前急需進一步加強化學品環境管理與風險防控。
關注二
長期累積性環境風險防范能力有待加強
在本次學術年會上,來自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的專家介紹了一組數據:按照最新的美國化學文摘社統計,目前已知的化學物質近1.1億種,《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里有超過4.5萬種化學物質,在市場上流通的化學物質也高達幾萬種。但是,對這些化學品并未開展過系統、全面的危害篩查和識別。
對此,余剛用“情況不明,風險不知”來概括這一尷尬的現狀:大量化學品在缺乏監管措施的情況下生產和使用,對它們的要求通常是滿足排放標準即可。但很多具有持久性、累積性的化學品并沒有納入已有的排放標準中,這勢必會導致它們進入環境后,有可能在環境中進一步累積。“遺憾的是,我們并不清楚環境中有哪些毒害或風險物質,不清楚它們在環境中的濃度,更不清楚它們造成的環境和健康影響。”
來自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的專家坦言,由于沒有建立有毒有害化學品的識別和評估機制,對在產在用的化學品難以進行篩選和識別,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撐能力,相應的環境風險防范能力有待加強。
這就意味著,要進一步強化我國化學品環境管理的技術支撐。建立并逐步完善化學品測試甄別、風險評價、化學品行業準入與規劃布局建設等。加大科研投入,推動建立化學品基礎信息收集與管理體系等平臺建設。
關注三
急需建立完善風險防控相應制度體系
在有毒有害化學品環境風險控制管理方面,我國做了大量工作,如先后建立了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和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登記制度,發布了《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為落實“水十條”的要求,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部分行業的化學品生產使用情況調查和現有化學物質風險評估等基礎性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