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這一膾炙人口的名句,描繪出江南魚米之鄉的美麗畫面。
宜興、武進,地處江蘇太湖上游沿湖地區,是太湖生態保護圈中的重要節點。兩地經濟發達、自然稟賦優越。2016年底,江蘇省委、省政府賦予這兩地全省生態保護引領區試點的特殊使命。
生態保護引領區,沒有先例,沒有經驗參照,在敢于先行先試的江蘇人想來,這就是美麗江蘇的現實樣板,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板,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具體體現。
宜興武進首批試點
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滿足程度“明顯好于其他地區”,是生態保護引領區試點要達到的目標。
宜興、武進的區域生態環境本底優越。兩地水資源稟賦最為突出,河流湖蕩密布,宜興三山兩水五分田,太湖岸線48公里;武進北枕長江、南瀕太湖、西銜滆湖。太湖15條主要入湖河道,宜興占9條,武進3條。宜興20萬畝的生態竹海,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竹資源風景區。
優化生態空間格局、提升綠色發展水平、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創新生態環保制度、生態文明共建共享……生態保護引領區試點破題,這些便是著力點。
江蘇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說,省級環保部門將強化精準指導,完善綜合保障,配合試點地區大膽探索,形成示范引領。
江蘇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說,兩地作為首批確定的試點地區,在綠色轉型發展的征程中任重道遠,要打好頭陣,做好示范。
攻堅治水先行先試
宜興、武進是江蘇民營經濟最活躍的縣(區)之一,宜興的化工產業,武進的紡織面料、強化木地板等產業,給當地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宜興多年位列全國百強縣前十,武進則是全國百強區第三。但同時,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給當地的環境質量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
“治水”無疑是宜興、武進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的首要任務,也是重點中的難點。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
控源截污是關鍵之策。“減化”是宜興的著力點。據宜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立軍介紹,目前宜興已完成全市現有化工生產企業情況調查,列出關停、轉移、升級、重組“四個一批”清單,確定了未來兩年的減化目標任務。其中,2017年計劃關停110家化工企業。宜興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說,2018年底前,宜興要爭取在太湖西岸太湖一級保護區建成“無化區”。
武進在強化治污的同時,也注重河道水質的長效管護。湖塘鎮24位企業負責人主動認領企業廠區附近河道,主動擔任鎮上16條主要河道的“企業河長”。
“企業要樹立反哺生態建設、走綠色發展之路的觀念。”“企業河長”發起人之一,國茂減速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塘鎮商會會長徐國忠說。
在常州市副市長、武進區委書記史志軍看來,推行“企業河長”制,讓企業家當河道的監管員,實現了從原來的生態環境影響者、破壞者,變為現在的生態環境參與者、保護者。
急不得也慢不得
今年是生態保護引領區建設的啟動年。在江蘇省副省長藍紹敏看來,引領區建設是一項創新工作,沒有先例,只能積極探索,不斷完善。試點地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勇于嘗試,敢于創新,大膽探路,善于總結。引領區建設“急不得、也慢不得”,重在結合貫徹十九大精神,通過科學謀劃,開創新格局、拿出新舉措,在實踐中尋找答案,千方百計破解難題。
目前,宜興和武進已經編制了引領區建設的初步方案。正在針對現有方案“再分解、再細化、再落地”,制定出年度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工作開展的重點。
藍紹敏認為,引領區試點要將推進工程項目化,落實落細具體項目,擴充拓容現有項目庫。
據悉,目前宜興已梳理出環境治理、綠色經濟發展和生態宜居建設三大類工程,投資額約217億元;武進排定了產業綠化、能源清潔、凈土潔食、生態保育等七大類工程,投資總額為204.5億元。
藍圖已經繪就,隨著宜興和武進開展更多探索和嘗試,相信未來“水韻江蘇”“魚米之鄉”的名片會更美更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