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近日陸續發布《環境污染物人群暴露評估技術指南》(HJ875-2017)、《兒童土壤攝入量調查技術規范》(HJ876-2017)和《暴露參數調查技術規范》(HJ877-2017)3項與暴露評估密切相關的環境與健康標準,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推動環境健康風險管理。
同時,為科學分析環境與人群健康之間的關系,指導和規范環境與健康橫斷面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工作,環境保護部還印發了《環境與健康橫斷面調查數據統計分析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推動環境健康風險管理
暴露評估是開展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的核心步驟,是科學認識環境與健康關系的基礎。《環境污染物人群暴露評估技術指南》適用于空氣、水、土壤等環境中化學污染物對非職業人群的暴露評估,規范了評估的工作程序、評估內容、評估方法及技術要求。《暴露參數調查技術規范》和《兒童土壤攝入量調查技術規范》規范了環境健康風險評估中主要暴露參數調查的工作程序、調查內容、調查方法和技術要求。這3項技術規范是在總結環境科學、暴露科學與環境流行病學進展的基礎上、結合實踐經驗提出的,對于完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推動環境健康風險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環境保護部將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總體部署,進一步加強暴露評估模型和暴露參數相關基礎科學研究,為不斷拓展并完善環境與健康相關標準提供技術支撐。
規范環境與健康橫斷面調查數據統計分析
環境與健康橫斷面調查指在特定時點或時期,對污染源、環境暴露水平和相應暴露人群的健康影響同時進行的調查,目的是為進一步揭示環境污染與人群健康之間的因果關系提供線索。污染源調查數據、環境暴露調查數據和人群健康調查數據特點不同,盡管地理空間統計、環境統計、衛生統計已有比較成熟的方法,但多分別用于環境調查數據、健康調查數據的分析。
《指南》在系統梳理環境與健康橫斷面調查數據特點的基礎上,從綜合運用地理空間統計、環境統計和衛生統計方法角度出發,明確了統計分析方法選取的基本原則,規范了統計分析的工作流程、分析內容、分析方法和技術要求,對于科學分析環境與健康之間的相關關系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除橫斷面調查外,基于不同目的的環境與健康調查還包含病例-對照、隊列研究等多種方法,不同調查方法對應不同的統計分析方法。為加快提升環境與健康專業隊伍統計分析能力,環境保護部將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南》培訓,進一步加強環境與健康調查數據統計分析方法研究和實踐,及時總結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充實統計分析內容、完善統計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