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處違法違規問題42個、資金1145.2萬元,南方某省兩縣試點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18名干部因環境保護失職瀆職,受黨紀政紀處分,中部省份某縣用生態審計考核政績……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對本地區本部門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負有重要責任,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以來,全國共有1210名領導干部接受審計。日前,中辦國辦印發規定,今年起由審計試點進入到全面推開階段。
“咯噔”一下,山東膠州里岔鎮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心里犯嘀咕了。部分企業私接管道進入污水管網,污水集中處理率只有65.22%,排污河水質惡化,直接污染了膠河……2012年里岔鎮引進大型林業項目,萬畝生態林場保護了水庫、涵養了水源。但2015年10月,除了常規經濟責任審計,膠州市審計局試點從自然資源資產存量和變化,評價當地領導干部,發現了這項“負政績”。后經整改,問題解決。
7項優,7項良,總體定性評價為優……浙江安吉章村鎮原黨委書記戎露波收到了1份特殊的審計報告:上任3年來的生態履職情況。很快,報告也轉到了繼任鎮黨委書記王長林手上。一個釋然,“這是對我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肯定,可以有個交代了”,另一個感慨,“上屆班子實現了生態資產保值增值,我得接著干。”
雖然審計結果不同,但兩個賬本都與我們呼吸的空氣、喝下的水密切相關。一項全新、經常性的審計制度正在全國逐步建立。
充分考慮被審計地區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
從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到2017年10月,全國審計部門共實施審計試點項目827個,涉及被審計領導干部1210人。今年起,這項“綠色審計”制度正式建立。
貫徹執行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遵守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組織相關資金征管用和項目建設運行等情況,成為主要審計內容。不過,在試點中,各地各有側重。
在江蘇,南京市2017年突出了大氣污染防治、黑臭河整治等群眾關切度高的問題;在浙江,德清縣將莫干山鎮作為審計對象,養殖業污染治理、“五水共治”等專項整治行動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是重點;在福建,閩東南地區聚焦海洋資源、水資源,閩西北地區則是森林資源、礦產資源。
“除了與自然資源資產有關的財政收支、政策執行等審計,主要是側重審計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資產的存量、增量、構成、質量以及空氣質量等變化。”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王愛國說,當前,各級審計機關能充分考慮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地區的特點,如自然資源資產稟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審計署有關負責人表示,圍繞“如何揭示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各地試點探索出了一些符合實際的有效辦法,可推廣可復制。
運用現代科技獲取海量數據,提高準確性
“所有數據正常,可以起飛。”日前,德清縣雷甸鎮通航小鎮內的一處空地上,無人機急速升空。當天,兩小時巡航,航拍了雙溪村6平方公里的基本農田保護、工業園區河道有無偷排漏排、東大港水域環境衛生等情況。第一時間,視頻畫面傳到了審計人員手中。
想要摸清領導干部任職前后所在地區的問題,并不容易。自然資源資產基礎數據不健全,被審計地區提供的數據無法有效核實等,審計部門面臨著很多現實困境。如何審,才能保證數據可靠、準確、科學?這是一道實打實的坎。
無人機、應急監測車、紫外線分光光度計、水準儀、衛星遙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統等紛紛上陣,山、水、林、田、湖、河、大氣質量變化情況盡收眼底。各種現代科技設備、測量方式,提高了檢測權威性、準確度,便利了自然資源資產普查數據庫建立。審計人員“識人斷事”有據可依。
評估建設用地效益時,采用成本逼近法;評價地下水環境質量時,采用單因子指數法、對比分析法等;處理環保數據時,關聯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孤立點分析法、模擬還原法、環境空氣綜合污染指數法……在膠州,30多種現代技術方法運用到實際審計。
“盡管目前還沒有系統、成熟的審計方法,但各試點項目都在探索信息化手段。”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說,不少地區梳理出資源征占用、土地管理、水資源保護等審計技術方法,建立了模型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