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了《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推薦方法》(以下簡稱《推薦方法》)。《推薦方法》規定了區域環境風險評估的內容、程序、方法和一般性要求,是指導地方政府組織開展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以下簡稱“區域環境風險”)評估,從而提高政府和部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質量,提升區域環境風險管控水平的推薦性技術方法。環境保護部應急中心有關負責人就《推薦方案》制訂的目的、內容等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為什么要開展區域環境風險評估?
為強化風險治理和管控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問:為什么要制訂區域環境風險評估方法?
答:制訂區域環境風險評估方法,一是落實有關法律法規的需要。《突發事件應對法》《環境保護法》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進行風險評估、做好突發事件的風險控制等工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要求,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級人民政府的統一要求,開展本行政區域環境風險評估工作。二是防范環境風險工作實踐的需要。我國當前環境風險防范存在區域環境風險總體底數不清、基礎工作薄弱、防控能力不足、缺少抓手系統推進等突出問題和短板。通過區域環境風險評估,可以全面了解區域環境風險的分布、類型及大小,為強化環境風險治理和管控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2015年以來,已有江蘇省、天津市濱海新區、新疆烏魯木齊市等多個地方開展了區域環境風險評估試點,區域環境風險管控水平有了切實提高。
問:《推薦方法》的定位是什么?
答:《推薦方法》定性為推薦性技術指導文件,主要用于指導市、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組織開展區域環境風險評估,省級、鄉鎮級行政區域、跨省流域以及化工園區的環境風險評估也可以參照使用。
問:《推薦方法》包括哪些內容?
答:《推薦方法》包括10節正文和3個附件。在總結近年來區域環境風險評估研究成果和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推薦方法》規定了區域環境風險評估的內容、程序和一般性要求,提供了評估子區域劃分方法,以及環境風險指數計算法(以下簡稱“指數法”)、網格化環境風險分析法(以下簡稱“網格法”)、典型突發環境事件情景分析法(以下簡稱“情景分析法”)等三種區域環境風險分析方法,提出了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差距分析的基本遵循,并提供了“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編制參考大綱”和“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管理措施建議舉例”,為技術分析向決策管理過渡提供支撐。
如何進行風險評估?
高質量的資料收集是重要前提
問:如何開展區域環境風險評估?
答:開展區域環境風險評估涉及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由地方政府組織。區域環境風險評估可以分為準備階段、風險評估階段和報告編寫階段。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及技術機構成立評估工作組,通過資料收集、風險識別、子區域劃分、風險分析和差距分析進行區域環境風險評估;通過編寫報告匯總成果、提出管理措施建議,完成區域環境風險評估。
問:如何收集評估資料?
答:高質量的資料收集工作是有效開展區域環境風險評估的重要前提,直接影響整個評估工作的質量,往往占據評估工作60%以上的工作量,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應圍繞環境風險源、環境風險受體、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救援能力等因素,從行政區域環境功能區劃與空間分布情況、環境風險受體信息、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及現有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救援能力等方面,盡可能全面地收集基礎資料。資料提供部門或單位應當對資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負責,重要數據缺失的需要現場調查補充完善。資料收集的基準年為環境風險評估工作年份的上一年度。當考慮外來環境風險源影響,評估子區域包含了其他行政區域50%以上轄區面積時,應商請其他行政區域或請示上級主管部門協調開展評估資料的收集。
問:如何開展環境風險識別?
答:以圖表方式對收集的評估資料按照環境風險源、環境風險受體和風險“熱點”區域分類說明,完成環境風險識別,通過風險識別可以得出初步的環境風險空間分布狀況。
問:為什么要劃分評估子區域?如何開展?
答:劃分評估子區域是確定風險評估單元、開展風險分析的基礎,可結合擬采取的風險分析方法和工作實際需要劃分。《推薦方法》提出了3種評估子區域劃分方法,其中按敏感目標類型和下級行政區域邊界劃分評估子區域主要服務于指數法,按地理空間劃分網格區域主要服務于網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