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通知說企業的環評報告已經批復,浙江省湖州市長興奧爾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森峰前往湖州市民服務中心環保局服務窗口領取審批結果。直到此時,徐森峰才第一次登門,以至于他開始竟然走錯了,打聽一下才找到環保窗口。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指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使更多事項在網上辦理,必須到現場辦的也要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湖州市環保局正是秉持“店小二”意識,提供“保姆式”服務,以滿足群眾辦事便利需求為衡量標準,力求讓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
企業跑腿少了,環保局電話溝通多了
奧爾立公司原來在上海生產,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遷往湖州市長興縣。“您是不是沒想到整個審批過程只需要跑一次?”記者提出問題時,徐森峰連說幾個“沒想到”:“我們請環評公司做了環評,本來要親自把環評報告送到審批窗口的,但是電話咨詢工作人員說網上申報就可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平臺建設,讓數據多跑路,減少了業主的跑腿。
然而,事情卻并不順利。湖州市環保局行政審批處的工作人員林蘭接到奧爾立公司提交的環評報告,審核時發現環評公司把一項標準用錯了,導致排放量核算出現差錯。
聽說環評報告有問題,徐森峰非常著急:“對于環評報告的技術要求我們是外行,但是工廠又急著建設施工,審批不及時通過的話,后面的一系列工作都沒辦法開展。”此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到湖州市環保局溝通。
但是林蘭安慰他不要著急。“這個項目的情況我們前期非常熟悉,就是報告中的一個標準引用錯誤了。”于是,林蘭一邊指導環評公司盡快修改,一邊協調長興縣環保部門可以預先審核污染物排放總量。
企業不需要跑了,但是林蘭給企業、環評公司、長興縣環保局來來回回打了許多次電話。以至于徐森峰現在接到電話,能馬上聽出林蘭的聲音。最終,僅僅用了一個星期就完成了項目審批。
與以往辦事一次又一次地上門溝通不同,這次,直到審批全部完成,徐森峰才接到環保局的通知,可以上門領取結果。
見到林蘭的時候,徐森峰遞上企業專門為湖州市環保局制作的錦旗——“為企業排憂解難,做人民滿意公仆”。徐森峰說,錦旗上的話是作為企業管理者發自內心的感受。“湖州市環保局真心地為企業服務,我們以后一定做好環保工作,否則對不住環保部門的同志。”林蘭的“辛苦指數”換來了業主的“滿意指數。”
18個企業辦事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像奧爾立公司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湖州市環保局局長沈昕耀介紹,湖州市環保局18個企業辦事事項百分之百實現“最多跑一次”,其中9個事項實現“零上門”,“例如排污許可證申領,或者僅需要備案的小項目,我們會把審批結果快遞給申請人,實現‘零上門’”。
那么,湖州市環保局是如何讓企業實現“最多跑一次”的?
按照《浙江省環境保護廳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湖州市環保局結合本地實際細化改革舉措,研究建立在線申請、全程代辦、即審即辦、全流程網上辦理、就近辦理、同城通辦、快遞送達、集中進駐等一系列事項清單,審批事項全部進入湖州市政務服務大廳,而且申請全部實現在線提交。
“以前有朋友辦事還請我們幫忙咨詢需要什么材料,現在完全不用。”林蘭說,“湖州市政務服務網上對于辦理事項的材料要求、辦理程序、咨詢電話等都有明確告知,有一些事項甚至明確標注‘免于上門’。”
讓企業“跑一次”甚至“零上門”會不會影響審核把關效果?面對記者的疑問,湖州市環保局行政審批處處長潘月明確回答:“不會。”
“我們的服務從招商環節就開始介入了。”潘月介紹,目前,湖州市內省級以上的工業園區都進行了規劃環評,市級的幾個工業功能區也已經完成規劃環評,確定了區域內的主導產業后,對于具體項目準入就非常具有指導性。
“區域環評、規劃環評不是只給環保部門看的,招商部門也要了解。”潘月說,不符合區域發展方向的項目,在招商階段就拒絕了。“現在我們兩個部門已經形成默契,如果招商部門對項目把握不準,經常會請環保部門幫助加以甄別。最大可能地避免了企業做了環評、買了土地,但是環保審批不能通過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