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20天每天兩點,一個多月不著家……”在陜西采訪的短短幾天中,從省里到縣里,從廳長到普通科員,大家面露疲憊卻都談興正濃:積極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累是真累,但心情舒暢,很有成就感。“因為很多老大難問題得到了解決,工作機制得到理順,區域環境問題改善成效顯著,全省生態環保工作往前走了一大步。”
2017年,陜西全省13個市區優良天數同比增加8.3天;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8.0%;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8.1%。在監測的82條河流174個國控、省控斷面水質與上年同期相比,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9.5個百分點,Ⅳ~Ⅴ類下降8.3個百分點,劣Ⅴ類下降1.2個百分點。
至記者發稿時,陜西省從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中梳理出的59個具體問題中,已經整改完成48個,其余均在穩步推進中。
“這么難的問題,解決得這么徹底,省里這次是真下決心了”
驅車進入咸陽市涇陽縣不久,就能看到對口鎮附近山體立面因落后采石方式留下的累累傷疤,但這里曾經川流不息的石材運輸車輛和漫天的石灰煙塵已不見蹤影。
2016年12月中旬開始,涇陽縣和淳化縣政府對轄區所有采石礦山堅決進行了關停拆除與清理。在山下路邊經營農家樂的大姐對記者說,以前是車開過就看不見路對面,現在干凈了,清凈了。
記者在去年九月下旬關停的涇陽石馬坡實地走訪發現,當地政府和企業合作進行的生態修復試點已經初見成效。在山體立面的開采創面上,采用掛網播種的草生長茂盛,山道兩側的果樹長勢正旺。當前,渭北地區各市積極籌措資金,分步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恢復治理面積16463.62畝。
“從業人員多,市場需求大,又牽扯地方利益,這幾年一直在整治,但非法開采總是反復。這么難的問題,解決得這么徹底,省里這次是真下決心了。”不少基層環保工作人員對采石整改工作的力度印象深刻。
記者了解到,涇陽縣公安部門共對20家違法開采企業立案查處,對企業人員中的3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審措施;市縣監察部門共對54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追責處理。
“被點名的是渭北采石問題,但按照省里相關工作方案,全省采石礦山的問題都要查。”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劉文亮表示,中央環保督察的目的不是只解決一時一地的問題,而是向地方傳導壓力,落實責任,促進區域突出環境問題解決。
在陜西針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制定實施的8個專項問題整治方案中,對采石、采礦問題的整治、退出等內容貫穿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整治等多個方案,提出了5年治理時間表。
截至目前,全省采石礦山數量由2014年底的1523家減少到目前的582家,總體減少61.8%,完成“2017年底采石礦山數量減半”任務。其中秦嶺地區由2014年底的457家減少到168家,減少63.2%,2017年就減少了174家。
對采石行業整治的力度和決心不只體現在“叫停”上。劉文亮介紹說,省里對采石行業的整治思路是,首先堅決遏制所有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行為,研究制定生態恢復方案和措施。同時,科學合理制定產業規劃,推進有序開采經營。“對非法采石一定要嚴厲打擊,堅守底線,但對行業發展要堵疏結合,讓有技術和資金實力的企業進行合理開發和修復。”
目前,《陜西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和《渭北“旱腰帶”開山采石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專項規劃》已編制完成。在產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出臺《陜西省礦產資源規劃》等,從源頭上對市、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進行管控。
“中央環保督察給地方壓力很大,但各地都歡迎”
離涇陽不到一個小時車程的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大古城村,歷史上曾形成大量冶金、塑料、建材“散亂污”小企業,形成了一個事實上的藏污納垢之地,在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時被點名批評。
在接到反饋意見后,西咸新區管委會猛藥去沉疴,對全區“散亂污”企業開展全面摸排、取締工作,目前進度已過六成。而為從根本上解決城鄉結合部“散亂污”問題,已經從2017年7月著手開展大古村、小古村整村拆遷工作。
“排污口截流封堵、納污坑塘、畜禽養殖等工作,一圖一表一方案;工地管理微信群時時掌握信息、統一調度……”監測數據顯示,去年以來,作為關中控霾重點區域的西咸新區,空氣質量改善、流域水質提升的速度顯著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