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環保廳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17年全省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巡查執法情況, 其中立案處罰259家,移送公安司法機關行政拘留2家,追責83起。
4輪巡查檢查企事業單位3943家,發現存在問題1737家
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3月15日,陜西省環保廳組成8個巡查執法組,對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韓城市及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8個市(區)開展了四輪巡查執法工作。
此次巡查執法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主要圍繞重點行業、重點區域污染物源頭控制和污染綜合整治展開,重點巡查燃煤總量削減、“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禁土令”及揚塵管控、錯峰生產、揮發性有機物整治、重污染天氣應急、生物質焚燒等工作落實情況。
巡查期間,巡查組采取查閱相關資料、現場隨機抽查、調查詢問等方式,將巡查著力點延伸到重點鄉鎮、街辦,每輪巡查執法均實現了關中所有市、縣、區(含各類開發區、高新區)全覆蓋。每天巡查發現問題當晚即轉交當地政府,要求立行立改,限期整改,巡查辦建立臺賬,實行銷號管理,現場組還要逐個核查,確保問題得到真正整改到位。每輪轉辦問題都通過省環保廳網站進行公布,并在媒體進行公示,全程置于公眾監督下。
陜西省環境保護執法局征收稽查處處長蔡山坡介紹說:“巡查期間,共查閱各種資料9340份,檢查企事業單位3943家,發現存在生態環境問題1737家,占檢查總數的44.05%。對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責令整改1220家,立案處罰259家,停產116家,關停取締186家,查封3家,約談18家,掛牌7家,移送公安司法機關行政拘留2家,追責83起。”
揚塵管控等4類問題突出,下一步將層層傳導治霾責任和壓力
陜西省環境保護執法局局長馬小現告訴記者,通過此次巡查執法發現,主要有4個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揚塵管控問題,主要包含建筑施工工地揚塵和道路揚塵。建筑施工工地落實“6個100%”措施不力,部分建筑工地長期掛黃牌違規作業;一些掛綠牌的工地,施工土方、物料未覆蓋,道路未硬化,車輛未沖洗,未開展濕法作業,四周圍擋不嚴。道路揚塵主要是清掃、灑水不及時,道路積塵嚴重。
二是“散亂污”企業摸排和清理取締問題不到位、不徹底。“散亂污”企業主要涉及廢舊塑料加工、小木器加工露天噴漆、石材切割、小化工、小機械制造噴涂、小食品加工、小干拌灰廠,無任何污染治理設施,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
三是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問題。巡查發現,大多數汽車維修企業、4S店維修車間,存在噴漆房的吸附棉和活性炭更換添加不及時、揮發性有機物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等問題;部分餐飲行業油煙凈化設施安裝不到位,油煙處理設施運行效果差;印刷行業廢氣長期直排。
四是部分涉氣企業未落實錯峰生產問題。比如,銅川聲威建材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12月19日仍在違規生產;銅川三力陶瓷有限公司2017年12月18日才停爐,擅自使用燃煤和木材烘干燥塔,大量未經處理的煙氣直接外排;陜西大秦鋁業有限責任公司熔煉爐收塵設施布袋損壞,密閉不嚴,未處理的煙塵通過屋頂排風扇外排。
陜西省環境保護執法局執法監督處副處長冀武認為,這4類問題較為突出的原因是主管部門生態環保職責不清,履職不到位。下一步,將明確責任制,落實“銷號制”,實施“公開制”,嚴格“追究制”,增加常態化巡查的密度,加大點穴式專項督查的力度,開展鐵的督查,實施鐵的問責,夯實鐵的責任,層層傳導治霾責任和壓力,抓好各項措施落實。
今年將出臺新三年藍天保衛戰工作方案,將加強夏季錯峰生產
據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郝彥偉介紹,自去年11月15日至今年3月15日的冬防期,陜西省國考10個設區市PM2.5濃度平均為80.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PM10濃度平均為13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為11.1天,同比下降41.6%。特別是西安市,在全省10個設區市中改善程度最大,PM2.5濃度同比下降29.7%,PM10濃度同比下降18.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下降51%,3項指標的下降幅度均位于全省第一。
對此,郝彥偉說,去年陜西省通過制定“1+9”專項行動計劃和冬防期“1+5”行動方案,使總體空氣質量取得了較大改善,但保衛藍天仍面臨著嚴峻形勢。去年西安市優良天數同比減少了12天,主要是發生在去年1月和2月,與當年全國整體氣象條件有很大的關系。同時,西安去年有61天臭氧超標,現在面臨的困難是冬天控制顆粒物,夏天還要控制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