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核安全領域的根本法——《核安全法》于2018年1月1日起實施。《核安全法》通過設立嚴格的標準、制定嚴密的制度,實行嚴格的監管,并對違法行為實施嚴厲的處罰,對保障核事業安全可持續發展、捍衛國家安全、維護公眾權益、推動核電“走出去”,具有重要作用。時值“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本版特刊發此篇《核安全法》解讀文章,以饗讀者。
“《核安全法》的施行適應了當前我國核事業安全持續發展最迫切的需要”
我國首部《核安全法》已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國民用核事業發展和核安全監管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作為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不僅是《核安全法》立法的重要推動者和參與者,也在按照《核安全法》的精神和要求,積極策劃部署,落實監督管理責任。筆者從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華東監督站”)監督工作的實際,談幾點感想和認識。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民用核事業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全球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核安全不僅是核事業發展的前提、基礎和生命線,同時也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核安全法》的施行適應了當前我國核事業安全持續發展最迫切的需要。從法律角度明確了核事業應遵循的基本方針和原則,規范了管理體制和核安全責任,提出了相關的制度措施安排,將為我國核事業的安全和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和長遠的保障。
《核安全法》是國家核安全監督管理領域依法治國和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重要標志。《核安全法》的出臺,結束了我國核安全綜合領域無針對性法律的歷史,極大地完善了我國的核安全法律體系,進一步理順了對行業管理與監督的職責。同時,對核設施安全許可制度進行了規范和調整,有效落實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要求。
《核安全法》體現了我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為核電“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支撐。核事故的后果往往是全球性的,核安全無國界已是國際共識。《核安全法》不僅直接將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提出的核安全觀獨立成款,也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的主張,是對核安全領域國際承諾的踐行,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此外,我國自主核電技術基本成熟,核電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旗艦項目的重要子項。《核安全法》作為“核電走出去”的配套“軟件”,堅定了國際社會對我國核安全的信心,也將在提高我國核電技術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核安全法》全面總結了我國30余年核安全監管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國家核安全局及相關部門在長期的核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探索積累了一整套的經驗和成果。《核安全法》對這些成果進行了全面的梳理、確認和提煉,橫向到邊覆蓋了核設施、核材料、放射性廢物安全和核事故應急等各領域,縱向到底包括了選址、設計、建造、運行、停閉、退役、處理、貯存、運輸、處置等各環節,體現了對核設施的全方位、全領域、全周期的安全監管。
可以說,《核安全法》全面總結了我國30余年核安全監管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核安全法》的出臺經過了長期而充分的積累和醞釀,廣泛征求了相關部門、地方、行業、公眾等各方面意見建議,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是全社會的共識和“最大公約數”,以法律的效力全面規范和明確了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工業主管部門、能源主管部門、核設施營運單位及其承包商、地方政府、社會公眾各相關方的權力、責任和義務。
此外,《核安全法》積極回應了社會公眾對當前我國民用核事業發展的主要關切。日本福島核事故后,社會公眾對核安全十分關切。為了回應公眾對核安全的關切,強化公眾對核安全的監督,《核安全法》把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獨立成章,從主體、內容、途徑、流程等方面予以詳細規定,有利于增進社會公眾對核安全的認識和信心。
同時,《核安全法》兼顧了我國核事業當下和長遠發展的要求,既針對我國放射性廢物處置工作滯后于核事業發展需要的現狀提出了詳細的規定,也對核設施停閉、退役等即將到來的活動提出了剛性的要求,還對核安全文化建設、科學研究等需要久久為功的工作進行了正面引導。
“《核安全法》是宣言書,也是動員令,核安全監督人員要以《核安全法》施行為契機,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核安全法》的施行,標志著核安全監督管理,由以核安全條例和部門規章為主要依據進入了以《核安全法》為基本遵循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