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央、地方到企業,從政策、法律到監管,從大氣、水到土壤污染的治理,為全方位、多層次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保發展理念,江蘇省提出“不要污染的GDP”,在轉型升級和污染整治的過程中,企業和行業遇到怎樣的環保壓力?江蘇又是如何協調經濟與環保的關系的?
環保高壓下 企業開始整改求生之路
“治污整改風暴不是一陣風,企業生產的產品和生產過程都必須達到國家的環保要求”,江蘇亞邦染料股份公司連云港分公司總經理朱玉林日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今后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越早完成治污整改的企業越具有優勢。環保治理好了,對企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據介紹,今年4月中旬停產整改以來,該企業累計投入8250萬元人民幣,目前還沒有整改到位,預計到明年3月該企業整改全部完成。
朱玉林說,整改的最大好處,一是企業能生存下來,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企業將被淘汰;二是改變了以前同行業之間以競相壓價的方式進行惡性競爭,以前產品的市場價格不包含環保成本,嚴格執行環保標準的企業就會吃虧,以后,大家將在同一標準下競爭,有利于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灌云縣委書記的“經濟賬”和“生態賬”
“因為環境污染問題,各級領導干部承受巨大壓力,市縣兩級干部先后被問責”,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縣委書記左軍說,連云港灌云縣臨港產業區企業10多年來納稅不到20億元,而2017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36億元治理園區的環境污染問題。
灌云縣臨港產業區始建于2005年3月,2010年5月設為市級開發區,規劃面積約120平方公里。2016年以來,舉全縣之力強勢推進綜合整治。累計投入資金達36億元,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化工企業整改力度,先后依法對24家企業下達關閉決定書,對20家企業下達關閉告知書。
灌云縣臨港產業區黨工委書記譚樹林說,從今年4月份開始,園區所有化工企業全部停產。采取最嚴的措施,將化工企業分成A、B、C三個等級,對列入A檔的企業督促其改造提升;對列入B檔的企業,積極做好轉型升級工作,未能按時完成整治任務的降為C檔;對C檔的57家企業弱化資源配置,列為取締對象,引導其逐步退出。同時,強化“一企一管、分類施策”,確保精準幫扶。
“如果簡單地算經濟賬,短期看是虧的”,左軍說,看一時,污染整治會帶來陣痛;謀長遠,必須堅決淘汰污染企業。以“零容忍”態度徹底整治環境污染問題,不達標不生產、不升級就淘汰。
堅決反對“一刀切” 重污染企業必須“切一刀”
今年以來,徐州經濟開發區關閉“散亂污”企業388家,宜興工業園通過關停企業盤活閑置土地120畝。泰興經濟開發區通過拆除落后化工企業9家,引進11個超10億元人民幣和1個10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將關閉企業節能量優先配給優質企業,用于擴建和新建一批先進產能,促進轉型升級。
根據江蘇省生態環保廳的數據,今年1-9月,全省各級環保部門建議政府關閉、依法下達停產決議書的企業534家,其中關閉135家,停產399家。這135家關閉企業都是環境問題突出的企業,其中53家無環保手續、18家偷排漏排、15家侵占生態紅線保護區、14家超標超總量排放。
江蘇省生態環保廳副廳長周富章對記者表示,我們對污染嚴重、整改無望的企業堅決“切一刀”,但旗幟鮮明堅決反對“一刀切”。而且,環境整治只針對排放標準,不針對特定的地區和行業。
“不要污染的GDP”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面對今年環保整改關停和限產的工業企業較多的情況,鹽城市鹽都區環保局加大對環保不達標企業的引導和指導力度,通過“一對一”技術改造、申領污染防治補助金、及時驗收復產等工作,積極幫助企業解困,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不要污染的GDP”,鹽城市鹽都區環境監察局局長呂鴻忠表示,企業關停不是最終目的,把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整改到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截至目前,鹽城市鹽都區已有127家涉污企業經驗收后恢復生產。一批企業正加快轉型,呈現產銷兩旺的態勢。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環境行政執法監督局副局長吳昌子對記者表示,江蘇企業量大面廣,營商環境較好,“散亂污”企業侵占了土地,又侵占了環境容量,不能給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正面能量,打擊“散亂污”企業,把對江蘇高質量發展造成影響到的企業清除出去,引進高質量的優質項目,實現經濟轉型,讓優質企業愿意來江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