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廠子排污了,但我認為污染很小,對我的處罰太重,我承受不了,也理解不了。”
“我干這個行業已經半輩子了,現在不讓干了,我真的是理解不了。”
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舉行的企業環保接待日上,“理解”這個詞被頻頻提及。
無錫一家企業負責人,剛一坐下,就開始訴說自己的“冤屈”。2018年3月1日,市環保局現場檢查時發現其公司在作業過程中未使用配套的移動式粉塵凈化儀,未在已建成的密閉空間進行。對其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逃避監管的方式,市環保局進行了處罰。對此,業主認為處罰過嚴過重,企業難以承受。
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管理處處長劉曉蕾看來,污染防治設施不正常運行,未采取減少廢氣排放措施,本身就是違法行為,處罰決定也依法依規,且已考慮到企業規模較小等因素。
“我們理解你的感受。”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秦亞東認為,對企業的難處要理解,但對企業的違法行為必須依法依規處理,加強監管也是在幫扶企業。
徐州市銅山區的一家水泥企業負責人在接待過程中動情地說,在鎮上生活了一輩子,干水泥行業也干了半輩子,對這個行業有著很深的感情,現在政府進行產業升級,他的公司面臨退出困境,讓他很不甘心。盡管當地政府也曾多次召集水泥企業負責人座談商議,大部分企業負責人都是心里有疙瘩,思想有偏差,工作推進緩慢。
“產業升級調整的戰略方向是明確的。”秦亞東說,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解開心里疙瘩,推動問題解決,只有在積極溝通、良性互動的基礎上,才能取得最大公約數。企業必須轉變思想觀念,發展理念,順應形勢,順勢而為,才能取得更大發展。
“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審批時間過長”“當前的環保治理市場魚龍混雜,企業難以抉擇,希望省廳能夠予以幫助。”業主在提出具體需求和問題的時候,也傳遞著不理解的信號。
因為不了解,所以不理解。在省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主任顧明事看來,江蘇省內危廢轉移手續已大大簡化,跨省轉移工作不僅取決于省內,也取決于接受地的審批辦理速度。今年以來,省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積極幫助企業聯系省內外危廢處置單位,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省廳網站上有企業環保治理需求發布平臺”,省廳相關部門負責人說,這件事我們已經在做了,也希望能夠打造成生態環境部門與企業家溝通交流的平臺,成為服務企業環保技術需求的新名片。
作為一項制度性安排,企業環保接待日已經舉辦了3期。接待過程中,“理解”是貫穿始終的關鍵詞。生態環境部門只有站在企業的角度,才會更深刻理解企業的困難和需求,制訂的政策才會更有針對性,服務的舉措才會更接地氣,更受歡迎。
正是基于對企業的理解,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秉持依法依規監管、有力有效服務的原則,圍繞服務高質量發展,先后出臺了以“服務十條”為標志的一系列政策,開展了以“企業環保接待日”為標志的一系列配套活動,服務企業、幫扶企業成為省生態環境廳的鮮明特質,請進來、走下去、面對面、鍵對鍵,成為服務企業的生動注腳。
正是基于對生態環境部門的理解,很多企業開始加大環保治理投入,爭取被納入豁免名單,進入信任保護,從而搶占市場份額,贏得發展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