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實施一年來,作為重點區域,京津冀三地一年來的空氣質量到底如何?近日,三地相繼發布2018年度空氣質量情況,從最新監測數據來看,三地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北京
近六年PM2.5下降42.7%,空氣質量呈現“優增劣減”特征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近日舉行發布會通報,2018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等4項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再創新低,為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分別為6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7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均較明顯,較2017年下降幅度分別為25.0%、8.7%、7.1%。
“藍天”含金量進一步提高,空氣質量呈現“優增劣減”特征。一級天同比增加6天,重污染日同比減少9天。近六年來重污染日持續減少,2018年全年首次無持續3天及以上的重污染過程。
不過,2018年,北京市各主要污染物只有SO2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 NO2超國家標準(40微克/立方米)5%;PM10超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11%;PM2.5超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46%,PM2.5仍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污染物。
與2013年相比,2018年北京市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均顯著下降,SO2、PM2.5、PM10、NO2分別下降77.8%、42.7%、27.8%、25.0%;其中SO2下降幅度最大,連續兩年濃度達到個位數。與2015年相比,2018年北京市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同比均顯著下降,SO2、PM2.5、PM10、NO2分別下降57.1%、37.0%、23.5%、16.0%。
2018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顯著增加,達標天數為227天,占比62.2%,較2013年增加了51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72天,較2013年增加了31天。
2013-2018年,北京市空氣重污染天數逐年減少,從2013年的58天,減少到2018年的15天,六年間減少43天;2018年連續195天沒有發生PM2.5重污染,遠超2013年的87天。重污染發生率明顯降低。
雖然經過持續大規模系統治理,但北京市的空氣質量仍未擺脫氣象條件的影響,秋冬季空氣重污染過程易發、頻發的情況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大氣環境改善進程仍然任重道遠。
2019年,北京市將繼續聚焦PM2.5治理,更加注重法治、精治、共治,工程減排與管理減排并重,常態化監管執法與短期重污染應急相結合,聚焦柴油貨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綜合施策、持續發力,提升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水平,一微克一微克摳,不斷增強市民藍天獲得感。
天津
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6.1%,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13天
記者日前從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18年,天津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市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1%,重污染天數10天,同比減少13天,均為近年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6項主要污染物中,除臭氧(O3)濃度同比略有上升外,PM2.5等5項均明顯改善;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年均濃度分別為82微克/立方米、12微克/立方米、47微克/立方米和1.9毫克/立方米,較2017年下降幅度分別為12.8%、25.0%、6.0%和32.1%。
2018年,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天津市堅持精準治污,統籌推進產業、能源、交通和空間布局四大結構調整。
在推動結構性減排方面,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智能改造、綠色改造。集中排查整治“散亂污”企業2.1萬家;完成工業園區(集聚區)整合47個、撤銷取締13個。2018年新完成居民冬季清潔取暖23.8萬戶。
在加強面源污染管控上,嚴格落實施工工地圍擋、苫蓋、車輛沖洗、地面硬化、土方濕法作業、渣土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揚塵控制標準。對全市16個區道路積塵進行“以克論凈”量化考核。依托646套高架視頻監控裝置,嚴控露天秸稈焚燒,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
在降低工業污染排放方面,全市火電、鋼鐵、水泥、有色等25個重點行業達到特別排放限值;完成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196家;對全市452家重點和1511家一般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工業企業全部建檔立卡、逐一治理。
在控制柴油貨車等移動源污染方面,開通了南疆鐵路集裝箱運輸,天津港鐵路貨運集疏港年運量達到9000萬噸。新淘汰老舊車7.3萬輛。依法查處尾氣超標車12771輛。對15928臺非道路移動機械實行清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