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鎮江市舉行了一場四套班子一把手悉數參加的重磅環保會議:市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指揮部全體(擴大)會議暨全市河長制工作會議。會上,市委書記惠建林直陳諸多生態短板,引起與會者強烈震動。
惠建林說,相對省內其他地區,鎮江除了共性問題外,還有一些個性突出矛盾。表現在污染排放總量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重化型”產業結構、“煤炭型”能源結構尚未真正改變,與鎮江發展空間不大、環境容量有限的現實形成強烈反差。表現在環境風險隱患上,飲用水源安全存在隱憂,化工污染仍是心腹大患,生態紅線范圍的問題整改沒有完全到位,環境風險的“達摩克利斯劍”時刻懸在頭頂。尤其需要重視的是,鎮江環保基礎工作薄弱、積存問題多且復雜,硬件設施不完善和軟件水平有差距并存,產業、城建、環保問題相互交織,給工作增加了難度。
對于地方抓環保的精神狀態,惠建林也坦言,“去年一年的工作,我們感受最深的是‘被動’兩個字,大量問題解決是被上級督察、群眾上訪、媒體曝光推著走,工作主動性、創造性、前瞻性嚴重不足。”他說,有的地方覺得自身生態“家底”比較好,抓污染防治的力度不夠大;有的領導認為要做的事很多、都很重要,對污染防治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夠多;有的基層干部還在抓發展和抓環保之間“搖擺”,沒有深刻認識到污染防治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他同時提醒,生態環保領域的同志也要提升專業素養。“在污染防治攻堅行動中,有企業反映環保政策頻繁變動、朝令夕改,缺乏連續性,‘一個部門一個口徑、一種標準,也不知道到底聽誰的’;有些裝備制造企業甚至因為租用列入關停名錄企業的廠房而被要求關停。”
如何力克生態短板?惠建林提出了“四戰并舉”: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要有主動出戰的精神狀態、要有善謀善戰的方法策略、要有協調會戰的工作格局。
會議決定,在省下達的污染防控目標基礎上,自加壓力,主要環境質量指標進一步加碼。鎮江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王玉華舉例說,雖然壓力很大,但鎮江初定2019年PM2.5指標為5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要達到66.8%,均在省定目標的基礎上再提升2%。
會上,市長張葉飛與各轄市區行政主要領導簽訂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責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