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
空氣好不好,數據來說話。在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除了國控、省控站點,還先后自建了8個空氣自動監測站,11個站點實現全區各鄉鎮(街道)全覆蓋。當地黨政主要領導打開專用的手機APP,就能實時看到各個站點的空氣監測數據。
在江蘇,隨著各地自建點位的增加,環境監測網絡正越“織”越密。環境質量的變化,在一組組越發精準的數據里,具象可知。
近年來,江蘇在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面下功夫、花力氣。大氣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在全國實現多個“率先”,流域水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在全國推廣。“天空地一體化”生態遙感監測網絡初步構建,覆蓋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的監測網絡基本建成。
環境監測網絡初具規模
河湖眾多、水網密布的江蘇,水環境質量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目前,江蘇已建成600個水質自動監測站。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實現太湖、長江、淮河三大流域全覆蓋。從而在全國率先建成流域地表水環境監控網絡,構建了先進的流域水環境監測預警體系。
江蘇大氣監測網絡也不落人后、后發先至。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程煒告訴記者:“江蘇率先完成72個國控站點空氣質量新標準能力建設,率先完成模范城市和所有縣(市)PM2.5監測能力全覆蓋,率先建成直連直管的省級質控站網。”目前,江蘇已經形成了大氣污染綜合立體觀測網,分布在全省城鄉各區域的207個空氣質量監測站組網運行,實現區域、指標全覆蓋。
在大量數據集成基礎上,江蘇建成了大氣預報預警系統平臺,采用先進的大氣質量模型進行預測運算和分析會商,目前已形成5日區域預報、48小時城市預報能力。
在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布設方面,江蘇共布設土壤監測國控點位1690個,其中基礎點位807個,風險點位801個,背景點位82個,為開展土壤污染調查奠定基礎。
新要求催生新體系建設
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深化,對環境監測監控也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以問題為導向,江蘇正系統謀劃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建設,統一規劃相關網絡布局。力爭到2020年,全省“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趨于完善,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環境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
“以大氣監測來說,很多市、縣在鄉鎮、街道布點不足,有的化工園區還沒有監測點位。下一步我們要推動全省設區市、縣(市、區)、重點鄉鎮空氣質量自動監控全覆蓋,構建省內大氣PM2.5網格化監測系統,初步形成重點工業園區、港口大氣監測監控網絡。我們還計劃新建1個省級大氣區域背景站,與城市大氣超級站共同構建大氣超級站觀測網,在常規監測基礎上,形成特征污染因子觀測及深度分析的診斷能力,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精細化預警預報能力。”程煒說。
目前,《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三年建設規劃(2018-2020年)》正在修編。建設,分別是完善水環境自動監測網絡,覆蓋重點斷面;加強大氣自動監測網絡建設,提升預警預報能力;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系統;建設完善污染源監控網絡;提升無人機監測能力;全面提升各級環境實驗室監測能力。
隨著規劃藍圖逐步落地,江蘇將構建現代化環境監測監控新體系,全省整體監測監控能力也將量、質齊升,“三個說得清”(說清污染源狀況、說清環境質量現狀及其變化趨勢、說清潛在的環境風險)一定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