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政協近日召開的“關于建立健全國家環境與健康制度”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呂忠梅表示,“十三五”規劃綱要把保障生態安全、改善環境質量作為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目前,亟待將環境與健康保護納入政府工作的最重要議題,將保障公眾健康作為改善環境質量的根本目的。
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的累積危害已進入顯現期
“還記得我小的時候,夏天都會去老家的小河里游泳。現在不要說游泳,就是洗手都不敢,都是用的地下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史大卓說。
提及家鄉小河近些年的水質變化,史大卓感到痛心。然而,當他想了解河水水質究竟如何、河水對人們健康到底有著怎樣的危害等問題時,卻發現并沒有這方面的數據,痛心之余更添無奈。
“環境對于健康肯定是有影響的,如PM2.5肯定對人的健康有影響,但是達到不同的數值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方面的數據積累還遠遠不足。”對于史大卓的無奈,全國政協委員、環境保護部南京環科所所長高吉喜深有同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談起幾年前曝光的鎘大米事件,仍然感覺觸目驚心。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明確規定,鎘的限量值為每公斤0.2毫克,但鎘大米卻達到了0.4毫克。鎘在腎中一旦累積到一定量,就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個危害是在累積到一定量之后才會體現出來,只要在控制標準之內就沒事。并且有人說,國外的標準比我們的低。但是別忘了,我們很多地區是以大米為主食的,這樣來看的話,這個問題是很嚴重的。”王宇說。
王宇表示,他們長期對鎘大米進行研究,并到一些受到污染的地區進行實地調研。他們發現,這些地區的絕大多數地方只適合種植稻米,如果不讓種植大米,那當地農民的生計會成問題。
“這樣來看,環境與健康問題不僅影響著民生健康,還會威脅到社會穩定。”王宇說。
呂忠梅長期關注環境與健康問題并做了大量調研工作,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一份《關于建立健全國家環境與健康制度》的提案,被列為今年全國政協重點提案,由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進行督辦。
呂忠梅直言,隨著30多年經濟高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顯現,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表現就是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危害進入高發期。近年來出現多起兒童血鉛事件、砷中毒、鎘大米事件,以及公眾高度關切的霧霾危害健康等等問題,不僅給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帶來了損害,而且引發大量的社會矛盾和沖突。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公眾環境意識進一步增強,對政府切實保障公民的環境權益和健康權益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我們當代人及子孫后代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國家必須將應對環境與健康問題納入最重要議題,將保障公眾健康作為改善環境質量的根本目的。”呂忠梅說。
應對和解決重大環境與健康問題的能力依然薄弱
長期從事環境與健康研究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段小麗告訴記者,“十一五”以來,環境保護部針對環境健康風險管理實際需要,大力加強政策引導,組織開展大量基礎調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如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以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地下水污染健康風險評估工作指南》和《新化學物質危害評估導則》等指導環境健康風險評價的技術規范。
開展中國環境與健康戰略研究、大氣PM2.5污染健康影響研究、重金屬環境健康風險分區和分級研究、重點流域環境與健康綜合監測技術方法研究,特別是“十二五”時期開展了我國首次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調查,涉及31?。▍^、市)17萬余人,發布《中國人群暴露參數手冊》,填補了環境健康風險評價領域必需的基礎數據空白。
《環境保護法》以法律形式確立了環境與健康制度,為大力推進環境與健康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呂忠梅表示,正是由于體制機制不順,導致了有關方面的基礎建設極為薄弱,提供環境與健康公共服務能力嚴重不足,環境與健康監測體系與環境影響評價等制度仍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