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以下簡稱“太原二電”)4臺300MW級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通過山西省環保廳組織的驗收評估。
按照利用小時4000小時計算,太原二電每年將減排煙塵300噸、二氧化硫3200噸、氮氧化物980噸。半年來的平穩運行表明,太原二電的超低排放綠色轉型實現了企業環保和效益的雙贏。
認識:不早改就早“死”
坐落在太原主城區上風向的太原二電,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國成立后華北地區投產的第一座高溫高壓熱電廠,先后經歷了七期擴建及小機組關停,多年來堅持“清潔生產、綠色生活”的環保理念。
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貫徹落實〈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實施意見》及《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全省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在2017年底前,全省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發電機組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要達到天然氣燃氣輪機排放標準。
2015年3月2日,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又下發了《關于按時報送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項目進展情況通知》,山西省環境質量改善指導協調組將太原二電七期12、13號機組列為山西省內2015年底前必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項目之一。
2015年4月15日,山西省省長李小鵬在太原市現場調研時要求,太原二電六期、七期4臺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列入2015年計劃同步進行。
“不早改,就早‘死’。”用太原二電廠長劉學東的話說,太原二電位于城市的上風向,改造是政府的要求,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如果不早改造,就可能被淘汰。
行動:當年完成改造實現供熱
原本一年改造兩臺機組,為積極響應山西省政府號召,太原二電計劃在當年完成全部4臺300MW級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
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是當時太原二電超低排放機組改造面臨的最主要問題。能否在冬季供暖期完成全部改造并順利投產,是太原二電這個擔負著太原城區近1/3供熱面積的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要經過可研、評審、立項、審批、招標、施工、試運、驗收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工程進度。面對改造工作中的困難,太原二電2015年3月10日~6月10日,完成了可研編制、可研審查、集團批復、工程招標等工作。
同時,針對4臺機組設計結構、設計能力和實際能力的不同,太原二電不拘泥于現有模式,而是創新理念,找準改造方案,針對4臺機組分別設計了脫硝系統、脫硫系統、除塵系統、監控系統改造方案。
當年立項,當年施工,當年驗收。經過努力,太原二電用時111天就完成了4臺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并在當年通過了山西省環保廳的驗收。
挖潛:乏汽余熱利用改造實現節能降耗
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的同時,太原二電也在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努力做到精細化管理,控制其生產過程中的能耗,以實現節能減排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乏汽余熱利用改造就是其中之一。乏汽余熱利用改造,就是采取先進的技術手段,在汽輪機到空冷島的排汽管道上,另外加裝前置凝汽器、熱泵等余熱回收設備,回收主機冷凝器中排向大氣的部分汽化潛熱,對熱網的回水進行加熱,從而使機組在不增加能源消耗的前提下提高供熱能力和供熱量。
早在2012年,太原二電就率先開始了乏汽余熱利用改造工作,并完成了兩臺30萬千瓦機組的余熱利用改造。為提高工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充分回收利用機組的乏汽余熱,實現電廠節能、降耗、提效目標的最大化,太原二電從第一版可研報告開始,就制訂了最佳的技術路線,并于2015年11月完成改造工程,趕在嚴寒期前投入了運行。
劉學東介紹,改造工程完成后,每小時可回收乏汽310噸,年回收熱量256.4萬吉焦,為太原市新增集中供熱面積375萬平方米,回收的余熱量相當于每年節約8.8萬噸左右的標準煤。按年利用小時5000小時計算,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3萬噸、二氧化硫358.1噸、煙塵198.5噸、灰渣1萬噸。
成效:實現環境和經濟雙贏
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太原二電改造后的4臺機組的污染物排放指標優于山西省第Ⅰ類超低排放標準限制要求,即煙塵排放濃度低于5毫克,二氧化硫排放濃度低于35毫克,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低于50毫克。
按年利用小時4000小時計算,企業每年可減排煙塵300噸、二氧化硫3200噸、氮氧化物980噸。
太原二電也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改造帶來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