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目前我國滬、深、港上市的環保公司已有70余家。這些企業有的立足于自身在細分領域的優勢向平臺型企業轉化,有的則繼續深耕專業領域,力求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還有的環保上市公司通過并購等方式希望“走出去”,進軍國際市場……
對此,本刊特開設“上市公司”專欄,客觀觀察企業在細分領域的行為,分析其發展意圖,展現他們對市場的看法與思考。我們也希望讀者能參與其中,表達真知灼見。
◆中國環境報記者 陳湘靜
在北京通州區姚辛莊村,記者日前在村民的指點下找到了位于村南側的一個污水處理站。這座小型污水處理設施無人值守,出水水質執行《北京市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11307-2013)》B標,是桑德集團(以下簡稱“桑德”)與當地政府合作的BOT(建設—運營—移交)農村污水處理試點工程。而截至目前,桑德在全國的鄉鎮級污水處理項目已超過600個。
而項目的所在地通州,則在不久前引發水務行業的高度關注。被確定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后,這里火起來的可不只有房地產。通州水環境綜合整治60億項目大單日前爆出,當地政府就區內全境水系連通、污水治理向市場公開招標。其中,多個項目涉及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截污控污等。
在這一背景下,這個小小的污水處理站則具備了別樣的意義。“我們肯定要參與上述項目的招投標。”桑德村鎮技術總監王俊安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不是有所準備,而是準備很久了。而從2009年開始,桑德的掌舵人文一波就已經在不同場合透露,要在農村這個誘人卻挑戰極大的市場有所作為。
哪里真想解決問題,哪里才有市場
農村污水處理、截污控污和流域治理、生態建設、水系聯通等關系緊密,以此為突破,往往可以帶動綜合類水企在黑臭等流域治理方面的業務
投資界對于潛在治理市場的分析是將現有污染治理設施的普及率和發達國家的一般水平對比,之間的差值就是市場。但事實上絕非如此。農村污水處理市場就是典型的“看著很大,但就是不好下嘴”的市場蛋糕。
除了技術路線、標準等尚存爭議外,付費機制的空白、地方財政不穩定的支付能力,與農村污水處理天然的高成本,形成了一個市場推進必須面對的困境。自“十一五”末以來,盡管農村水處理市場的預估數值不斷增長,但進入的企業并不多,其業務規模的增長也較為平緩。而當地政府的治理意愿和支付能力,是企業的重要考量。
如桑德在農村污水處理的樣板工程——湖南長沙縣18個鄉鎮污水處理項目,所在地就為全國經濟百強縣,具有相當的經濟實力;而桑德在浙江金東區投資設立的農村污水處理智慧化運維中心,則被作為企業推進金東區乃至整個浙江省“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工作的重要單元。
在通州姚辛莊的處理設施盡管只有250噸/日,但桑德期待在這一只麻雀上展示自己在農村污水處理軟硬件上的優勢和經驗。他們的目標相當明確,就是瞄準了首都三年治水行動的拓展推進以及通州行政副中心區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的雙重市場。顯然,這一區域具備解決水環境問題的強烈意愿,并具備一定的投入能力。
比如,北京市今年擬加快首批24條段、67公里黑臭水體治理,力爭明年底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而通州則是推進全境水系聯通和水環境質量改善。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農村污水處理、截污控污和流域治理、生態建設、水系聯通等關系緊密,以此為突破,往往可以帶動綜合類水企在黑臭等流域治理方面的業務。
明晰監管責任和付費責任 追求項目可持續
重視長效運營,BOT、EPC+OM 、PPP模式建設和管理責任比較明晰,適合農村污水處理
很多業內人士曾經告訴記者,在前幾輪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過后,“曬太陽”的現象比較普遍。只管買設備、建設施而沒有充分考慮后期運行,是很多投資失敗的根本原因。
目前,在10多家涉足農村水污染治理的同行中,桑德是較早開始重視長效運行模式的企業之一。“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比城市污水處理難數倍、甚至數十倍。” 王俊安表示,適合村鎮項目的模式主要包含EPC+OM(總承包模式,即設計、采購、施工加運營、維護)、BOT以及PPP模式。“區別主要是資金來源,BOT以企業為主,EPC+OM一般以當地政府為主,而PPP屬于各出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