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省商丘市當地媒體報道,商丘市政府近日制定9條治污措施,實施范圍不是全市,而僅僅是環境監測站點周邊3公里范圍。看似“精準治污”,實則有投機取巧之嫌。
這種做法,可能并非僅存在于商丘一地。環境問題突出,公眾反映強烈,不去想辦法抓落實,不去腳踏實地地改善環境,而是用盡心思搞變通。其結果必然是,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監測數據有可能變好看,環境質量卻依舊上不去,形成“兩張皮”。
治污圍著監測站點轉,其自身邏輯是,只要監測站點環境好了,治污就成功了,只要監測數據好看,政績就漂亮了。這種做法,用盡了心思,卻沒有用對地方;下足了工夫,卻無法取得實效。這樣的“精準治污”,不要也罷。
環境監測數據,是評價環境質量的重要依據,是制定環保決策的重要基礎,必須確保能夠準確反映整個區域的質量狀況。如果僅在現有的監測站點周圍強化治理,監測數據反映的僅僅是局部的情況,不具有參考性,不僅不能客觀反映全市環境質量,也將帶來方方面面的負面影響。
今年4月,因為空氣質量下滑,治污不力,商丘市政府主要領導被環境保護部約談。可以想見,當地對于擺脫治污被動局面很是迫切,但即便如此,也切不可急功近利。真正有效的做法,還是要立足市情,主動擔責,全面發力,攻堅克難。
事實上,商丘市制定的這9條治理措施還是扎實、明確、有力的。可見,當地政府對于本地區的污染重點、治理難點、突破發力點心知肚明,如果能夠遵循大氣污染治理規律,綜合施策,改革創新,完全可以扭轉當前治污被動局面。
改善環境質量,不能玩數字游戲。按照環境保護部要求,商丘須在今年10月完成約談整改。現距離時限還有4個月,如仍然不切實重視起來,真正負起責任,恐怕之后被問責的力度將更大。
我們注意到,6月27日,商丘市委書記、市長一起研究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樹立全域治理、全面治理理念,將在中心城區18個辦事處和各縣設立環境監測點。我們希望,這一次的治污是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治污”,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