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重化工城市的綠色轉型之路怎么走?記者在湖南省湘潭市的采訪中了解到,湘潭作為一個傳統重化工業城市,面對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這一歷史發展機遇,持續加大轉型力度,盡快補齊短板,不斷提高環境質量。
2015年湘潭市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項目61個、污染源綜合整治項目39個;鉛、鎘、鉻、砷4種重金屬污染因子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削減目標任務,較2007年分別削減74%、72%、99%、80%;城市空氣優良率74.2%,較2014年同期上升8.2個百分點,優良天數增加了27天。PM10濃度值為89毫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下降16.8%;PM2.5濃度值為56毫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下降22.2%;轄區內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達標率為100%,市級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今年前四個月大氣優良天數累計達標率為71.8%,較去年同期上升8.6個百分點。
對于湘潭這一傳統重化工業城市來說,這一進步的確來之不易。
抓重金屬污染治理
破瓶頸方能見成效
湘潭市環保局局長蘇國軍告訴記者,湘潭市作為重化工業城市,涉重金屬企業比較多,尤其是五礦湖鐵等一批企業造成的重金屬污染較為嚴重,且這批企業所在的竹埠港工業區、錳礦工業區等敏感區域環境安全隱患比較突出;傳統的產業結構短期內難以徹底改變,加上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使得湘潭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形勢更加嚴峻;湘潭地處長沙市的上游,為確保長沙飲用水水源的安全,湘潭承擔著極大的環保壓力。
面對大量歷史遺留的難題,湘潭市抓住重金屬污染治理和產業結構轉型調整這一關鍵,制定了“三年行動”方案,重點是推進竹埠港和錳礦地區等重金屬污染治理。竹埠港位于湘潭市岳塘區,屬于湘江治理“一號工程”的重污染化工區,對湘江下游水質影響嚴重。湘潭市按照“關停、退出、治理、建設”四步走方案,于2014年9月將這一區域內的28家化工企業全部關停,經監測,這一區域全年共減少用電量約9600萬千瓦時,減少用煤量約14.5萬噸,每年可減少廢水排放約260萬噸,減少廢氣排放約20億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約2000多噸,重金屬鎘減排約81千克、鉛減排約17千克、鉻減排約58千克。
記者在湘潭錳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項目現場看到,礦山公園已現雛形,項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湘潭市啟動了湘潭錳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項目,將環境治理工程與礦山公園建設緊密結合,同步推進,目前已完成重金屬電解錳廢渣及尾砂治理一期工程項目,正在實施涉錳企業綜合整治二期、含錳固廢綜合整治三期,項目預計今年下半年可以竣工驗收。
蘇國軍介紹,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和污染企業,倒逼現有企業轉型升級,2015年,錳礦雨湖工業集中區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在落實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關停涉錳企業的情況下,實現技工貿總收入51.97億元,同比增長4.3%;完成工業總產值46.82億元,同比增長1.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40億元,同比增長17.94%;完成稅收1.42億元,同比增長4.26%,實現了產業的升級轉型。
據了解,氮氧化物超標是湘潭市面臨的又一個治理難題。湘潭市主城區內分布有湘鋼和電廠,是全市最大的氮氧化物(NOx)排放源,分別占全市排放量32.6%和44.1%,且集中在市區80平方公里范圍內排放,其單位面積氮氧化物排放強度居全省第一,加上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上升,造成NOx年均濃度值居高不下。為了解決氮氧化物污染嚴重的問題,湘潭市出臺了《2016年湘潭市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將大氣防治考核工作納入城管考評,這一系列舉措對湘潭市空氣質量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今年前四個月累計達標率為71.8%,較去年同期上升8.6個百分點。
相關部門分工協作
創新工作考核機制
湘潭市堅持和完善以市長為總召集人的全市環保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了“周碰頭、月調度、季督查”工作機制和考核機制,考核成員包括市績效辦等;同時爭取市人大、政協對環保工作的支持,市人大每年組織開展一到兩次專項執法檢查,督促整改落實;市政協建立特約監督機制,明確特約監督點,積極開展監督工作。
同時,湘潭市委組織每年對全市(縣)處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嚴格考核,其中,環保工作是重要的一項考核內容,考核結果與干部獎金直接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