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秸稈綜合利用,是防治大氣污染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中,河北省魏縣圍繞效益做文章,“點草成金”,讓農民得實惠,企業有利潤,不僅為秸稈找到了“好歸宿”,更為大氣環境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
種植養殖“聯姻”算出雙贏賬
在農民眼里“礙事”的秸稈,在養殖戶眼中卻是求之不得的飼料。為解決養殖場青儲飼料“吃不飽”與農戶秋收秸稈找“婆家”難的矛盾,每到夏收、秋收時節,魏縣環保局就當起了“紅娘”。
“我們通過縣電視臺、各村廣播喇叭等形式將各養殖場的地址、計劃收購量、秸稈收購價格等信息及時向農民播發,為農戶和養殖場‘牽線搭橋’。”魏縣環保局局長魏立新介紹說,通過供需對接,農戶和養殖戶實現了共贏。
“一畝地的玉米秸稈可以賣200多元錢。”魏縣野胡拐鄉連路固村村民連志川這兩年再也不舍得將秸稈燒掉了。
而在秸稈消納的另一頭,逐年增加采購量的魏縣國創養殖場負責人雷云飛則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玉米秸稈價格僅是普通飼草價格的一半,這意味著,用玉米秸稈替代普通飼草,自己的養殖場可省下一半的開銷,劃算。”
目前,魏縣擁有80多家大型養殖場,每年可消納全縣玉米秸稈產生量的65%以上。
鍋爐換“口糧”巧解禁燒難題
“我們生產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產品性能穩定、低灰分高熱卡,一噸價格在五六百元左右。每年冬天,我這一個生物質燃料廠供應全縣幾十家鍋爐的燃料,好多人托著人來買,是地地道道的供不應求。”在魏縣雙井鎮生物質燃料加工廠,廠長王紅斌說話時滿臉自豪。
魏縣境內原來有大大小小的燃煤鍋爐、茶浴爐300多個,近年來,經過大刀闊斧的整治,先后拆除了103根煙囪,幫助36家10噸以上鍋爐安裝了煙塵凈化設施,要求其使用生物質或天然氣等清潔燃料,減少污染排放。
在魏縣環保部門的嚴管下,原有燃煤鍋爐紛紛改換“口糧”,開始使用生物質燃料。而看到商機的企業也紛紛投資建設生物質燃料項目。
目前,魏縣已經扶持起了豪潔生物質生產等環保型企業5家。這些企業一方面解決了原燃煤鍋爐改造后的“口糧”問題,另一方面也成為魏縣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每年秸稈下來的時候,也是王紅斌工廠最忙的時候。“每天雇二十幾輛大車不停歇地跑,一直到收購的秸稈將廠區堆放得滿滿的。”
更換“口糧”后的鍋爐,為魏縣秸稈消納開辟了一條重要渠道。
沼氣池“吞草吐金”助力減排
魏縣是河北省傳統的養殖大縣,在養殖場大力度推廣建設大型沼氣池,配備發電機組實現沼氣發電,既可以減輕養殖場污染,又可以節省能源。
魏縣先后撥款200多萬元對養殖企業在沼氣池建設等方面進行補助,先后解決了多家企業沼氣池建設問題,并幫助企業建起了沼氣發電站,將生產的沼氣、電回賣給農戶,使秸稈的附加值大幅提高。
此外,一些養殖企業將生產的沼氣外賣給周圍的村民,售出的價格僅為天然氣價格的1/3,而利用沼氣發電,電價僅是正常電價的一半,企業生產的沼氣和電供不應求。
企業獲利了,收購秸稈的價錢呈現了逐年升高趨勢,這也使農民售賣秸稈收益不斷增加,售賣秸稈積極性高漲,從源頭上遏制了秸稈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