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國際焦化有限公司加大環保投入,一座高高的脫硫塔已經豎立起來;兗州煤業興隆莊煤礦已投資2722萬元,對煤礦矸石山及煤場周邊揚塵進行綜合治理;古城煤礦投資100多萬元,購買了灑水車、自動噴淋裝置、防塵網等防治揚塵污染;兗州市金陽光玻璃制品公司投資258萬元,新上除塵器、脫硫脫硝等環保裝置……自4月28日環境保護部對濟寧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后,一場大氣污染防治翻身仗已經打響。
知恥而后勇的不只是濟寧市。
從臨沂市長張術平表態不會再接受第二次約談,到德州市長陳飛親自分管環保工作,再到濟寧市長傅明先親自擔任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指揮長……每一次約談,對被約談市的市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都是一次警醒,對提升當地環保工作、倒逼當地轉型升級都是一個契機。
公開約談,直面問題,不留情面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這是《環境保護法》的明確要求。
4月28日,環境保護部對濟寧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督促當地政府全面貫徹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嚴格落實環境保護有關法定責任。
環境保護部在約談中指出,2016年一季度,濟寧市SO2濃度均值略有下降,PM10濃度均值同比持平,PM2.5、NO2濃度均值同比分別上升19.3%和8.1%。
去年2月25日,受環境保護部委托,華東環保督查中心對臨沂市主要領導進行了約談,這是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后華東區域內的首場環保約談。
去年12月10日,受環境保護部委托,華東環保督查中心會同山東省環保廳對德州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了約談。從2014年5月開始計算,德州是全國第21個被約談的地市。但是因為重污染天氣應對不到位而被約談,德州則是第一個。
山東省也通過環保約談向下級政府傳導壓力,僅去年山東省環保廳就先后對5市16縣(市、區)政府負責人實施了約談。有些市(縣)也建立了約談制度,對下級政府和企業進行約談,督促落實環境保護責任。
痛下決心,嚴查嚴懲,舉一反三
“要深入查擺深層次問題,深刻汲取教訓、痛下決心整改,下最大決心、拿出最硬措施,真正在思想上、作風上、工作上嚴起來緊起來硬起來,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翻身仗。”在濟寧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會上,市委書記馬平昌說。
濟寧市委常委會3次專題聽取大氣污染防治匯報,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深化治理的工作措施,市政府與16個市直部門和14個縣(市、區)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
濟寧市環保局副局長劉云廷告訴記者:“目前,全市共處罰違法行為4176起,罰款金額3330萬元,刑事、行政拘留50人。對環境保護部通報的16家違法企業,均按上限頂格處罰,共處罰款290萬元;停產整治5家;限產整治3家企業;行政拘留3人;問責處理58人,其中黨紀政紀處分29人。”
正如濟寧的背水一戰、鐵腕治污,各被約談市紛紛把約談壓力變動力,針對約談中通報的環境問題進行整改。
德州市調整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領導小組,市長親自分管環保工作,設立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健全應急和聯席會商機制,自我梳理薄弱環節,舉全市之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針對環境監測和應急能力的薄弱環節,德州市積極完善監測體系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
德州市環保局局長馬紹省說:“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們已經沒有退路。全市以新《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實施為契機,全面落實各項治理措施,打響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力爭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每年改善10%以上。”
臨沂市把大氣污染防治擺上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2015年,臨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4項污染物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7.4%、17.1%、40%、17.2%,改善幅度分居全省第一、第一、第一、第三位。
去年臨沂市共淘汰鋼鐵產能150萬噸、焦化產能260萬噸,關停陶瓷7300萬平方米、非煤礦山88座。同時工業運行趨穩回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880億元,增長6.5%。
臨沂市環保局局長趙立新表示,事實證明,治污和經濟社會發展并不對立。
迎難而上,自我加壓,主動作為
知恥而后勇,被約談后的各市舉全市之力迅速整改,大環保格局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