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和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年的保護和治理實踐,滇池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逐步改善。“十二五”期間,滇池藍藻水華明顯減輕,由重度轉向中度和輕度水華,分布范圍不斷縮小,水華發生頻次和強度明顯下降。
管理到位,健全完善保護機制
“河長: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水質保護目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在盤龍江河道的岸邊,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塊公示牌。
公示牌上的內容是昆明市內盤龍江的河長制工作信息。2008年開始,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明確實施綜合環境控制目標河(段)長負責制,由昆明市級四套班子領導擔任河長。
“環境質量不能光靠口號和投入,一定要將目標和責任落實到主要的黨政‘一把手’。”昆明市副市長王道興表示。
體制機制的變化使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質有了明顯改善:“十二五”末,35條主要入湖河道中的22條水質達標,其中列入國家考核的16條河道有14條水質達標。
河長制的建立只是滇池不斷完善保護治理機制的一部分。自“九五”以來,云南省先后頒布實施了《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云南省牛欄江保護條例》、《昆明市河道管理條例》等多項法規和規章,使滇池保護治理向科學化和法治化轉變。
同時,昆明市成立了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昆明市滇池保護委員會辦公室、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明確一位副市長專職負責環境保護和滇池治理。
此外,積極創新投融資機制,通過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實現滇池治理投、融、建、管的一體化運作。
科學施策,實施六大工程
時值盛夏,位于滇池東岸的撈魚河濕地公園內,三五成群的市民正在避暑納涼。這個占地800畝的濕地公園,是集凈化河道水質、休閑游憩等功能于一體的環保型自然生態濕地公園。
按照滇池“十一五”相關治污規劃的要求,撈魚河全面開展了河道截污和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其建設對滇池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撈魚河濕地是滇池生態修復與建設成效的一個縮影。“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昆明市加大了滇池湖濱生態濕地建設。2014年,滇池流域森林覆蓋率上升到53.55%;在湖濱退塘退田3000公頃,新增滇池水域面積11.51平方公里,建成湖濱生態濕地3600公頃。
除了生態修復建設工程,滇池在其他五大重點治理工程方面也成效明顯:
在截污治污體系方面,主城區建成12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規模達到146.5萬立方米;建成5569公里市政排水管網和17座雨污調蓄池。
在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方面,全面實施35條主要入湖河道綜合整治,完成河道4100多個排污口的截污及雨污分流改造。
在農業農村面源治理方面,在流域取締680萬頭(只)畜禽養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1.1萬公頃,建成885個村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
在生態清淤等內源治理方面,在滇池草海、外海18平方公里范圍內實施底泥疏浚,完成底泥疏浚1213萬立方米,去除總氮約兩萬噸、總磷約0.54萬噸。
在外流域引水及節水工程方面,建成520座分散式和9座集中式再生水利用設施,日處理總規模29.67萬立方米。
重點突出,2020年全面達到國家要求
據測算,二十多年來,滇池保護治理累計投入509億元。與2010年相比,2015年,全湖水質由重度富營養轉為中度富營養,全湖營養狀態指數下降9.2%,主要污染物氨氮、總磷、總氮、葉綠素、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濃度值分別降低72.8%、56.9%、46.8%、27.6%、20.6%、20.3%、20.1%,藻生物量下降29.7%。
抓好草海片區的整治工作,成為滇池治理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以來,昆明市共清退了草海周邊水塘、魚塘116個,退塘面積880.5畝;并開展了昆明市第一、三、九水質凈化廠提標工作,實施了新運糧河、老運糧河入湖河口前置庫水體凈化生態工程等提升改造工程。
雖然滇池水質持續好轉,但是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談及“十三五”的工作重點和目標,滇池管理局規劃計劃處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滇池將在全流域統籌解決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問題;進一步完善以流域截污治污系統等為重點的“六大工程”體系;提升流域污水收集處理、河道整治、濕地凈化、水資源優化調度效能;建立健全項目投入、建設、運營、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