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家原子能機構與美國能源部共同建設的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供圖
◆本報記者唐斐婷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以下簡稱“國防科工局”)近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保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這將是我國第一部核安保領域的專門性法規。
《條例》將給我國核能行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條例》將如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何保障《條例》的充分落實?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主任鄧戈。
《條例》有何意義?
完善體系,加強監管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但當前還沒有以核安保為主要規范內容的專門法律法規。多年的實踐表明,行業的發展有需求,條例的出臺也很有必要。”鄧戈告訴記者,《條例》自2013年開始起草,到現在已經有三、四年的時間了,其中也積累吸收了行業的許多實踐經驗。
在反恐形勢日益嚴峻、核恐怖主義威脅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核安保概念應運而生,并不斷發展。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定義,核安保(Nuclear Security)是指,預防、探知和應對涉及核材料、其他放射性物質、相關設施和相關活動的擅自接觸、未經授權的轉移、盜竊、蓄意破壞或其他惡意行為。通俗而言,核安保的本質是防范人的惡意行為;保護對象是涉核的材料和設施;重點是防盜竊和破壞;根本目的是防范核恐怖威脅,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據介紹,我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完整核產業鏈體系的國家。當前,核電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核技術利用也日益廣泛,需要保護的核材料和放射源等其他放射性物質越來越多,核能行業的發展也面臨更多挑戰。
作為我國第一部核安保領域的專門性法規,《條例》首次以法規形式明確了核安保概念、界定了核安保范圍、提出了核安保基本原則、技術措施和管理要求以及違反相關規定后的處罰措施。
這意味著,條例出臺后,如果發生核安保事件,對責任單位及責任人的處罰將有進一步明確的法規依據。
在鄧戈看來,這種專業領域的責任界定意義重大。
“《條例》提出了一個專業意義上的核安保概念。此前,雖然行業內存在這個意識,但并未上升到這樣的高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個概念的正式提出,也將進一步增強有關運營單位對核安保法規的服從意識。”鄧戈說。
據了解,9.11事件后,美國進一步強化了核安保相關法規,其他一些國家,比如英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韓國等都有相關條例,不僅體系完整,管理運行經驗也相對豐富。此次《條例》從核安保概念的提出到具體的管理要求,都是在總結各國經驗的基礎上,同時參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基本法則和一些技術文件,結合我國具體實踐來制定的。
“今年5月8日,我國加入的《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正案已正式生效。公約明確要求締約國建立和維護實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框架,因此,制定《條例》是我國切實履行公約義務的具體體現,將有利于樹立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鄧戈說。
《條例》有何亮點?
細化措施,全面規定
2014年,南京放射源丟失事件發生后,放射源的核安保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在《條例》中,關于放射源的安保問題有何規定?丟失放射源將會受到什么懲罰?
“在《核安保條例》的立法過程中,我們非常重視放射源等其他放射性物質的安保問題,其中專門有一章節對這個問題予以規范。”鄧戈告訴記者,“例如,《條例》要求放射源等其他放射性物質持有單位建立安保制度、加強安全保衛,根據所持有的放射性物質的安保類別和威脅評估情況,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和標準設計、建造、運行和維護安保系統,并與當地公安機關建立聯絡機制,接受公安機關和主管部門對其安保工作的監督檢查,并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此外,據介紹,《條例》還對城市放射性廢物庫等收儲放射性廢物的設施以及在室外或野外使用其他放射性物質時的安保要求作出了規定。
“這些安保方面的要求和規定如果能得到有效實施,將會避免類似南京放射源丟失事件這樣的情況發生。”鄧戈說,“《條例》對于違反上述規定的有關單位都有非常嚴格的處罰措施。”
事實上,《條例》對國際上高度重視的核安保領域的一些主要方面都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