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記者 張蕊
“在這個動蕩的時代,環保產業和所有其他產業一樣,都面臨著時代趨勢的挑戰,我們可能將被這一趨勢顛覆,也可能抓住機遇。”博天環境集團(以下簡稱“博天”)董事長趙笠鈞在近日舉行的2016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如是說。在他看來,中國環保產業過去所熟悉的治理模式、當前主流的環保業務,或許都將在綠色發展的路上、在綠色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消失。這就是他所說的“動蕩”。
作為一家定位為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商的企業,身處環保產業的巨大變革之中,近年來,博天提供了一種“樣本”,可以從多視角解讀:民企、混合所有制;流域治理、環境監測、B2C……
與此同時,博天也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讓企業獲得更好發展。證監會網站近日公布《博天環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顯示,本次公開發行不低于4000萬股,募集資金擬投資15.54億元分別用于膜材料及膜組器生產基地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水環境解決方案和水務投資運營資金。其中,補充運營資金額為13億元。這是繼2014年博天提出IPO申請后的重啟。
有業內人士認為,博天上次申請未獲通過主要是受制于業務擴張后負債率較高。如今這一情況正在慢慢改善。同時,企業也在積極調整戰略,“上市”可期。
在前進中不斷調整方向
嘗試B2C模式,進軍監測市場,建立水通道蛋白膜生產線
“身處環保產業,我們一直在小心翼翼判斷時代趨勢、行業發展和產業周期。從過去經驗來看,沒有哪個行業能永遠保持增長,都會有周期性波動。因此,企業需要因時思變,在業務結構上做出調整。”趙笠鈞表示。
談到過去20多年的企業發展歷程,趙笠鈞坦言,無論是1995年博天開始進行屠宰廢水處理,還是1998年進入啤酒行業廢水處理領域,再到后來的乳制品行業廢水、煤化工廢水,直至現在的工業園區和流域治理等,無一不是根據時代需求調整業務發展戰略。
近年來,從嘗試B2C模式,博樂寶在京東眾籌,到進軍監測市場以及出資購買正滲透技術,建立水通道蛋白膜生產線,博天涉足領域越來越多。
對此,趙笠鈞表示,據相關統計,目前全國有600多萬個固定污染源,如果每家企業每年花費15萬元進行監測檢測,則會產生將近1萬億元的市場。“即使這些污染企業關閉一半,仍然還有數千億元市場。同時,“十三五”期間,土壤調查等市場也將增長迅速,因此博天十分看好監測領域。”
就在今年,博天旗下博慧檢測北京實驗室落成。據了解,博慧檢測北京實驗室未來可承接包括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綜合污水、地表水檢驗檢測75項;環境空氣檢驗檢測31項;生活飲用水、直飲水、地下水檢驗檢測123項;廢氣檢驗檢測39項;土壤檢驗檢測69項以及噪聲檢測4項。
此外,博天還不斷完善產品種類,這在水通道蛋白膜技術的引進和生產中得以體現。2015年博天與丹麥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博通分離膜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其中博天環境控股55%,丹麥公司占股45%。企業主要進行正滲透膜生產。
博天高級副總裁張蕾表示,基于研發計劃,北京密云建有一條中試生產線。產品生產線也已經進入到調試階段,今年內將投入生產。生產基地的選址已經確定有3個,年內將啟動建設,明年完成基地建設設備安裝。從2018年開始逐步釋放產能。
與大企業有競爭也有合作
中字頭央企未來都將成立環保企業,是必然選擇還具有工程優勢;企業間合作機會將增多,可發揮各自在品牌、資金、經驗人才方面的優勢
企業多方向發展面臨的競爭對手也來自多方面。在上述論壇上,已有企業負責人表示,中字頭央企未來都將成立環保企業。面對這一現實,趙笠鈞表示,作為央企,很多都是依靠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求發展,然而現在基礎設施等工程業務量大幅下滑,企業尋找新的業務方向是必然選擇。而涉足環境領域,這些企業還具有工程優勢。
面對行業競爭加劇,趙笠鈞表示,這可以促進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同時對行業進行重構。“企業間的合作機會也將增多,央企的二級公司可以與環保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發揮各自在品牌、資金、經驗人才方面的優勢。但如果進入企業只為拓展市場進行低價競爭,將有損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