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縣市區水質不達標,一些排污大戶“查不怕,不怕查”……山東濰坊、淄博兩座傳統重工業城市,曾經GDP排名靠前,但生態“黑帽子”也很刺眼。
生態治理必須傷筋動骨。一家大企業被關停,企業負責人找到部門相關負責人:“高稅收你們不要了?”相關負責人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能為了你一家企業,罔顧市里930萬人。”
記者近日跟隨全國人大環資委組織的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組實地調研發現,在這些曾“被嗆怕了”的城市里,生態治理正成為護航經濟發展的“綠色驚嘆號”。
“黑”變“綠”:監管掛上“加速擋”
7月的濰坊,河溪里蘆葦蕩漾。沿白浪河、丹河驅車數十公里,濕地隨處可見。這兩條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竟都是污水處理廠排出的尾水。
很難想象,3年前,這座城市一些工廠污水超標直排河流,主城區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為零。濰坊市4項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中,3項位居山東省第一,一項位居第二。面對歷史遺留下來的經濟結構問題,如何改善生態成為一道難題。
對環保搞不好的干部“擼官帽”。將生態環境改善納入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濰坊市成立環境保護委員會,由市委書記、市長牽頭,各相關單位、縣市區一把手負責落實。這種“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做法很快見到成效。2016年,當地水質已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前的水平。
“長牙齒”的環保法狠狠“咬住”違法企業。2015年,僅壽光市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02起,是2014年的3.3倍,移送司法機關20起,涉及30多人,一些項目受到限批。
營造綠色環保生活環境。關停污染企業的同時,濰坊大力推進綠色出行。投入運營900多臺清潔能源公交車,3萬多輛公共自行車。1公里內,就有公共自行車換乘點,年騎行量達到6000多萬人(次)。
“灰”變“藍”:“氣質”提升,呼吸更順暢
擁有百年煤炭開采歷史的老工業城市,背著年耗煤4500多萬噸的“大包袱”,任誰治污都是一個棘手的難題。
一場雨后,走進淄博東方化學有限公司,在這個以化工為主的廠區里,記者見到地面上并沒有黑色的積水,廠房里也不見揚塵,聞不到異味。總工程師隋永利說,這是因為公司從進粉到排放全封閉進行,而過去,淄博天空經常灰蒙蒙的,河中的污水又黑又紅。
“大伙都被嗆怕了。”淄博市政府痛下決心:財政再緊,環保錢不能少。2015年,市政府將2500萬元用于推廣潔凈型煤和環保爐具補貼。老百姓每買一噸潔凈煤,比市場價便宜200元。今年,又投入近億元用于散煤治理,其中6000萬元用于潔凈型煤和蘭炭購買補貼,2500萬元用于獎勵投資環保煤的企業。
好煤配上好爐子,才能燃燒更充分、更環保。為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淄博市政府動了一番腦筋:邀請專家、學者講授煤炭清潔利用的好處,團委、婦聯組織志愿者到鎮村宣傳,企業帶著煤和爐子在農村大集試燒,逐漸在老百姓中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今年,博山等3個區縣還將投入近千萬元補貼居民購買環保爐。
當地老百姓說:“過去冬季燒煤一天12塊錢,現在一天才8塊。而且這種煤沒有煙,不嗆人。”
環保型煤也讓企業“有利可圖”。生產潔凈煤的淄博金安型煤有限公司總經理畢樹詳說:“公司兩條生產線年生產潔凈型煤30萬噸,年產值1億元。”
為加強環境在線監測,全市安裝了十多處高空視頻,探頭有10公里以上的有效范圍。如今,在這座曾烏煙瘴氣的城市里也能看到藍天繁星。2016年上半年,淄博“藍天白云”天數超過百天,增幅列山東省第一位。
“矮一截”變“頂得住”:生態、經濟兩個“輪子”一起轉
以往,縣里主要領導定下某個項目要上,環保部門要么配合、服從,要么對環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如今,環保干部在地方經濟綠色發展中越來越有‘硬腰桿’。”濰坊市環保局局長鄭金來說,截至2016年7月,壽光半年多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30起,是去年同期的3.8倍,移送司法機關4起。
淄博東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500多萬元,建設了新型高效環保煤粉鍋爐。隋永利說:“烏煙瘴氣和硫黃的味道沒有了,熱效率由原來的60%提高到90%,年節約能源折合標煤14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4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