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綜合報道 阿里研究院和阿里公益日前聯合發布《2016年度中國綠色消費者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阿里零售平臺上超億件商品的交易數據進行分析,揭示了國內綠色消費人群的規模和主要特征。
《報告》顯示,互聯網正在成為綠色消費領域新的主戰場。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在線綠色消費者群體已經達到6500萬人。
這里所說的綠色消費者,是指那些關心生態環境、對綠色產品具有現實購買意愿和購買力的消費人群。他們具有綠色意識,并已經或可能將綠色意識轉化為綠色消費行為。
通過對阿里中國零售平臺上的消費者購物行為、商品特征等進行分析發現,符合綠色消費者特征的在線人群達到6500萬人,占淘寶活躍用戶的16%,近4年增長了14倍。
根據阿里大數據分析,綠色消費者在不同群體的滲透率不同。其中,29歲~35歲的辣媽群體表現最為活躍,平均兩個辣媽中就幾乎有1個是綠色消費者。
報告通過研究發現,綠色滲透率在23歲~28歲的年輕人群中擴散速度最快,2011年~2015年間,這一年齡段人群的綠色滲透率提升了16.7個百分點,顯著高于全年齡段12.8個百分點的平均提升速度。
根據阿里研究院統計分析,2015年阿里網絡零售平臺上有五十大類綠色籃子商品(綠色籃子商品指具有“節資節能、環境友好、健康品質”三大綠色屬性的商品集合)。綠色籃子消費額占阿里零售平臺消費總額的11.5%,過去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80%。
《報告》認為,我國綠色消費發展仍然面臨瓶頸問題。目前,業內缺乏一套系統的綠色產品標準,很多技術含量高的綠色產品未被消費者了解,而且一些消費過程中節能、減排的產品,在生產端未必是綠色的,但消費者無法根據自己的知識進行判斷。一些“偽綠色”商家打著“綠色”旗號售賣非環境友好商品,但目前缺乏有效的處罰措施。
同時,我國的綠色產業鏈還不成熟,在物流、生產、研發等環節還有降低成本的空間,消費者購買環境保護型商品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報告》建議,要推動綠色消費,需要調動稅收、金融等各種經濟政策共同發揮作用,還要建立和完善認證體系。作為生產制造商,要加大綠色產品的研發設計力度,促進產品實現全生命周期綠色環保。在流通領域,零售商/互聯網平臺要通過量身定制的展示、營銷、推廣、會員管理等多種方式,推動綠色消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