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訪局日前向社會公開曝光了5起信訪事項督查問責案例。涉及吉林、安徽、江西、廣東和四川五地,29名相關責任人被問責。
5起案例中,有3起涉及環境污染問題:安徽廣德縣牛頭山石礦違規生產導致居民房屋震裂并造成環境污染;江西樂平塔山工業園40余家化工企業長期偷排污水臭氣;四川安岳縣近年來因建設工業園導致農田被淹及環境受到污染。
這3起案例中,相關環境問題都長期存在,由于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對這些環境問題監管不力、查處不及時、督促整改不到位,導致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這些環境問題為何會長期得不到根本解決?看似責任在企業,實則根源在地方政府。一些地方出于種種考慮,對部分環境問題以及引發環境問題的企業狠不下心、下不了手,不從根本上加以解決,而是采取拖一拖、放一放的態度,以為“時間能沖淡一切”。事實證明,這種做法不僅行不通而且還會自食惡果。
當前,環保領域問責制度日趨完善、問責力度日益加大。我們看到,3起涉及環境問題的案例共22人被追究責任,上至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下至具體工作的有關負責人,一個不落。再結合今年中央第一批環保督察進駐情況來看,目前,8省區黨政部門已有超過2000人被問責,多數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可以想見,面對更廣泛、更復雜、更長遠的環保任務,問責的力度只會加大不會減弱。
此外,隨著近年來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公眾的環境意識在不斷提升。面對身邊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人會通過各種渠道維護自身環境權益。地方政府若不能正視這一點,繼續對環境問題抱著拖拉和放任的態度,不僅損害自身公信力,嚴重的甚至會影響社會和諧。
面對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勢,各地應有清醒認識和正確態度,重新審視區域發展方式,凝心聚力提升環境質量,盡快采取措施從根本上解決那些長期存在并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