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國環境互聯網會議9月8日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會議主題為“大數據時代: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本版今日摘登部分演講內容,以饗讀者。
高度重視并善加利用新媒體
全國政協會議新聞發言人、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名譽院長 王國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強調建設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我們討論這個主題非常重要,尤其是環保領域,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越來越重要。我想圍繞這個話題談幾點想法。
信息公開既是公眾了解環保工作的重要途徑,也是環保部門的職責和義務。當今社會輿論環境、媒體格局、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公眾的知情意識、維權意識大大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推行政府信息公開,已經成為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黨和政府關于信息公開的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和發展,今年出臺了兩個重要文件。一個是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意見》,另一個是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制度性的信息公開,使相關信息更加透明,可以讓公眾更好地了解、支持、監督環保工作。近年來各地屢屢發生鄰避效應事件,從表面上看源于公眾缺乏對科學信息的了解和受人鼓動,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是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前期規劃、設計、論證和決策過程中不透明,缺乏信息公開,與公眾溝通的意識薄弱。做輿論引導工作,要有專家型、專門人才來做,而且要及時、充分。把信息公開的要求落到實處,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廣泛的公眾參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是環保工作不斷向前的力量源泉。 環境保護部印發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已經于去年9月1日正式實施。《辦法》從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全面指導和推進全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工作,對緩解當前面臨的復雜形勢、構建新型的公眾參與治理模式,對維護社會穩定、建設美麗中國具有積極意義。當前,如何將《辦法》落到實處,真正動員廣大社會公眾積極、深入參與到環保工作中來,信息公開、信息對稱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礎。社會公眾知情、了解應該掌握的信息和知識,才能成為推動環保工作不斷前進的正能量。
新媒體是促進信息公開和社會公眾參與環保工作的重要手段,必須高度重視,善加利用。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的發展,不僅對環保信息公開帶來新的挑戰,同時也是新的機遇。環保部門可以更便捷地在自媒體平臺上普及環境信息和環境科普,讓公眾科學認識環境信息、充分參與討論,可以使謠言的危害降到最低。為此,要高度重視網絡和新媒體建設,拓展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渠道,推動環境管理部門與企業、公眾、媒體無障礙溝通。通過廣泛的公眾參與,推動形成新媒體時代的環境共治。要高度重視、不斷提高各界領導干部的媒介素養和與媒體、公眾打交道能力水平。要懂得和善于通過網絡和新媒體,用權威信息引導公眾,營造有利輿論環境。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變革必須依賴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只有充分的信息公開,才能獲得公眾的充分理解和參與,才能確保環保事業不斷取得進步。
實現全國環保舉報互聯互動
環境保護部環境應急辦公室副主任 馬建華
今天,我就環境保護部在全國范圍內開通12369環保微信舉報的情況和大家做一個交流。
首先,環保微信舉報公眾模式可以概括為統一平臺、全國互聯、屬地管理、層級負責。國家、省、市、縣四級管理層可以同時登陸一個平臺,分別按照不同權限開展工作。環境保護部負責全國微信舉報平臺開通的統籌、監督、指導以及管理平臺的開發維護和技術支持;省級環保部門負責行政區內微信舉報工作的組織實施、監督、指導和信息公開;地級市和縣級環保部門負責行政區內微信舉報的具體辦理和信息公開工作。
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部門均開通了微信舉報,已有345個地市、1300多個環保部門開通并使用微信舉報管理平臺,并受理群眾舉報。已經有14萬群眾關注了名為“12369環保舉報”的公眾號。12369環保微信舉報開通1年多來,全國共收到各類舉報事項40693件,這些舉報均得到及時的處理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