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職責,吉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了《吉林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細則》)。
《細則》在貫徹落實中央《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的基礎上,結合吉林省實際,著重在追責情形和追責程序上做了細化,堅持依法依規、客觀公正、科學認定、權責一致、終身追究的原則,對適用范圍、責任承擔和基本原則進行了規定和明確。
同時,《細則》明確提出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省、市(州)、縣(市、區)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負總責,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成員承擔主要責任,其他有關領導成員在職責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省、市(州)、縣(市、區)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有關工作部門領導成員及其有關機構領導人員按照職責分別承擔相應責任。
突出關鍵少數,實行雙層追責
《細則》突出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細化明確了9個方面21類需要追究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責任的情形。
同時,明確雙層追責,在追究相關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成員責任的同時,對其他有關領導成員及相關部門領導成員依據履職情況追究相應責任;在追究政府有關工作部門領導成員責任的同時,對負有責任的有關機構領導人員追究相應責任。
《細則》指出,對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不力,致使本地區生態環境和資源問題突出或者任期內生態環境狀況明顯惡化;對地區和部門之間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協作方面推諉扯皮,主要領導成員不擔當、不作為,造成嚴重后果的;對公益訴訟裁決和資源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要求,對環境保護部東北環保督查中心和省環保廳聯合進行的環境綜合督查中反饋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不力,督促落實不到位的;對未完成國家和省人民政府下達的生態環境方面考核的目標任務,導致國家對吉林省實施全省區域限批或者局部限批等9個方面的情形,追究相關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成員的責任。
對指使、授意或者放任分管部門對不符合主體功能區定位或者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的建設項目審批(核準)、建設或者投產(使用)的;對分管部門違反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行為監管失察、制止不力甚至包庇縱容的;對未正確履行職責,導致應當依法由政府責令停業、關閉的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生產經營者未停業、關閉等情形,追究相關地方黨委和政府有關領導成員的責任。
對制定的規定或者采取的措施與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相違背的;對應當移送(移交)有關機關處理的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的違紀違法案件(線索)不按規定移送(移交)等情形,在追究政府有關工作部門領導成員責任的同時,對負有責任的有關機構領導人員追究相應責任。
《細則》要求,黨政領導干部利用職務影響,限制、干擾、阻礙生態環境和資源監管執法工作;干預司法活動,插手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具體司法案件處理;干預、插手建設項目,致使不符合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的建設項目得以審批(核準)、建設或者投產(使用);指使篡改、偽造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調查和監測數據的,應當追究責任。
細化責任追究,增強針對性
在中央《辦法》規定的誡勉、責令公開道歉等8種責任追究方式基礎上,《細則》列出應當從重和從輕追責的情形,增強追責的針對性。
《細則》指出,通過誡勉談話、責令公開道歉、組織處理(包括調離崗位、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降職)等處分形式追究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責對象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細則》明確,黨政領導干部對生態環境損害問題不采取補救措施、致使損害結果擴大;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干擾、阻礙追責調查等工作,對檢舉人、證人等相關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應當從重處理。
《細則》要求,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在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選拔任用工作中,應當按規定將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生態效益等情況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對在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造成嚴重破壞負有責任、受到誡勉以上問責追究的干部,在影響期內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轉任重要職務。
明確追究程序,實行終身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