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成都開始謀劃大做“水文章”:未來3年,以建設“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為目標,實施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工程,在開展以截污、清淤、輸配水為主的水生態治理的同時,將水岸景觀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以有效改善城市水環境,真正實現“河湖與城市共呼吸”。
初秋的四川成都,剛剛掙脫酷暑的包裹,尚未一下子從高溫里走出來,中午仍然很熱。午休過后,青羊區青羊上街398號院的街坊鄰居們拎著水杯,陸續聚到河邊的樹蔭或是涼傘下,下棋、打麻將、擺龍門陣,笑聲、爭執聲、起哄聲,伴著摸底河的流水聲飄向遠方。
問到摸底河的變遷,老人們來了興致。
73歲的王光秀老人是土生土長的老成都,在摸底河邊長大。“小時候河水很清,村民們都在河里洗衣服、洗菜。”68歲的王光祥回憶說,“去河里隨意掀開一塊石頭,都能抓到螃蟹或小魚小蝦。”老人們的下一代也加入討論,“不知不覺河水就變臟變臭了,經過治理,現在稍有好轉。”
398號院與摸底河只有一街之隔,河水就在他們眼皮底下,由清變臟,又將由臟變清……今年,成都市在中心城區啟動“宜居水岸”工程,將努力重現“六河貫都、百水潤城”的盛景。
探因:污染點多面廣,生產生活污水是罪魁
“要不是河水變清一些了,我哪敢在河邊接受你的采訪喲。”到摸底河邊的青羊區城管局副局長劉軍直言不諱,“以前,摸底河河道里累積的污染物就像棉絮一樣,河水黑乎乎的,氣味很大,沒法靠近。”
附近居民接過了話茬:“每天早上一早和下午四五點氣味最大,是那種難聞的腐臭。我住6樓都聞得到。”她解釋道,“一早一晚洗漱洗澡沖廁所的污水量大。”
摸底河發端于都江堰,流經郫縣、高新區、金牛區,在青羊區送仙橋匯入南河,是成都市中心城區6條主河道之一,汛期能助上游泄洪和沿途排澇,平時可解決沿岸居民生產生活用水。
然而,美麗的摸底河一度變得渾濁、骯臟,充斥著難聞氣味,變成了人們口中的“臭水溝”。
劉軍解釋道,沿途居民小區、企事業單位多,污染點多面廣、成因復雜。河道長時間的淤積形成大量黑臭底泥,加之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河道沿線房屋及人居量大幅增加,大量生活污水不能正常進入市政管網,直接排入河道內,造成摸底河河道水質變差、變臭,最終形成一條令人作嘔的黑臭河道。生產生活污水是形成“臭水溝”的罪魁禍首。
摸底河兩岸的立體擋墻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下河排污口。摸底河在青羊區境內長13.1公里,有21處涉及排污的下河口,在金牛區境內長10公里,有33個排污口。
“排污時大的像噴泉一樣!”劉軍這樣形容自己當時的觀感。
治河:對全市562個排污口全面截污
“順著下河口查找污染源就跟破案一樣,有時得借助專業機構力量,必要時還得動用機器人等專業設備。”做城管工作20多年的劉軍,最近幾年才分管水務工作,自感壓力不小,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這位“門外漢”,很快被逼得成了“大偵探”。
他查看送仙橋古玩市場附近的排污口。“當時流出來的液體呈乳白色,反向溯源、順污尋源,排查了一個月時間,還是沒找到源頭,只好請環保部門幫忙,通過取樣比對,最后在幾百米外找到了‘真兇’——浣花北路某居民小區生活污水未接入污水管,而是直接接入了雨水管。”小區門口被圍擋起來,區城管局正在新建管道,將污水接入浣花北路污水井。
“找到兇手就要抓起來。”劉軍介紹說,青羊區組織專業機構深入調查下河排污口排污原因,摸清底數,建立臺賬,實施編號管理,制定了科學的治理方案。治理沿河居民院落、企事業單位雨污分流不徹底、管網病害等情況,解決污水入河問題。其中,通過管網疏掏、封堵連通管等方式,對省醫院宿舍等重點難點下河排污口進行了徹底治理。截至目前,通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共治理排污口15個。
2016年,成都市重點開展了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中心城區下河排水口污水治理、農村污水綜合治理試點項目,主要涉及岷江內江、沱江流域城鄉水環境綜合治理。為了提升河水的“清潔度”,一方面,成都利用面源治理和活水循環等手法,對黑臭水體進行治理,另一方面,還對全市562個排污口全面截污,并對中心城區河道清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