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大會于11月7日~18日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馬拉喀什召開,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后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也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次大會將“行動”作為關鍵詞,旨在建立有效機制保證《巴黎協定》的執行與落實。在此,本報記者帶您梳理一下本次大會的看點。
看點一:特朗普入主白宮會影響國際氣候政策嗎?
回顧上周,除了讓國人興奮的 “雙十一”購物狂潮,就數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成功入主白宮這件新聞。房地產大亨將會領導一個怎樣的美國是人們所好奇的,這些話題不乏特朗普是否會將白宮布置得像川普大樓(Trump Tower)一樣奢華,還是何時帶著他話題不斷的太太和頗具“總統相”的女兒開始公開訪問。但對環保人士來說,特朗普上臺無疑是當頭一棒。
在早前的特朗普競選演說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京都議定書》與《巴黎協定》的質疑,更發言論指出將阻止《巴黎協定》進程,并呼吁增加化石燃料鉆探,減少環境監管。今年5月13日,他選定北達科他州眾議員、氣候變化懷疑論者凱文·克拉默作為能源政策顧問,無疑佐證了這一點。克拉默不僅強烈支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其所在的北達科他州正積極推動頁巖油和天然氣開采。7月15日,特朗普提名現任印第安納州州長邁克·彭斯為其競選伙伴,這一選擇意在贏得中西部選民及共和黨保守派的支持,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特朗普對科學及氣候政策的態度。彭斯曾于去年6月在寫給奧巴馬的信中表示,印第安納州將拒絕實施奧巴馬推行的對抗氣候變化的計劃(這項計劃要求降低火力發電所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的確,特朗普美夢成真了,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45任總統,但他在環境政策上的如意算盤也許并不能如他所愿。實際上,作為一項經《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全體締約方同意,已經正式生效,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巴黎協定》并非說退就能退。根據《巴黎協定》第28條規定,協定生效3年后締約方才可以申請退出,最早可在聯合國收到退出申請1年后正式退出協定。這意味著,即使美國真的決定退出《巴黎協定》,也需要至少4年才能如愿,并且是在特普朗的第一個任期結束時正式退出。所以,參加第22屆氣候變化大會的不少代表都對此表示樂觀,認為美國短期內退出《巴黎協定》的可能性并不大。
然而,根據 “國內法優于國際法”的原則,如果特朗普任內通過與《巴黎協定》規定相沖突的法律法規,就等于實質上廢除了《巴黎協定》對美國的約束力,這無疑將辜負奧巴馬結束任期前的一番苦心——排除眾議推動《巴黎協定》的國內審批程序。對此,不少專家認為,特朗普為了恢復經濟發展而為《巴黎協定》的實施設置障礙仍然存在可能。
不過,目前看來加快推動經濟復蘇才是特朗普入主白宮后的當務之急,也許短期內不會把注意力放在是否退出《巴黎協定》上。此外,盡管特朗普對氣候變化政策持負面態度,但從法律上講,退出《巴黎協定》和改變奧巴馬國內減排目標的程序需要耗時且付出政治外交代價,預計他上臺后未見得會采取簡單撤銷的做法。美國國內氣候政策的實質內容是否會發生劇變仍然有待觀察。
看點二:如何確保《巴黎協定》的落實?
目前,我們設想最糟糕的情況,無疑就是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不過這一行為也許不一定會對其他國家產生連鎖反應。現在由于環境問題頻發,多數國家都已經認識到彼此間加強合作共同面對環境問題,以減少化石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是人類可持續發展不可舍棄的重要基石。
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巴黎協定》于11月4日正式生效。這一協定為2020年之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建章立制,不僅旨在解決眼前問題,也頗具前瞻性,也標志著全球氣候治理踏上“落實”的新征途。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在11月7日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埃斯皮諾薩在會上表示,實現《巴黎協定》規定的目標并非唾手可得,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實現對氣候更加具有抗御能力的社會是當務之急。
本次氣候大會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里程碑式文件《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后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旨在解決以下問題:一是要加強2020年之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力度,兌現、落實《公約》《京都議定書》及多哈修正案所確定達成的共識、做出的決定和各國的承諾,為落實《巴黎協定》奠定政治基礎;二是明確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的落實情況;三是就《巴黎協定》實施的后續談判給出“時間表”和“路線圖”,通過一系列機制和制度安排落實該協定的所有規定;四是資金問題,即發達國家應把2020年前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支持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落實到位;五是對如何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做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