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行業扶貧資金,幫助貧困村加強道路建設,實現周邊8個自然村‘村連村’,促進了整體發展。同時,立足本村現有產業基礎,創新產業發展模式,通過‘加工專業戶’聯‘貧困戶’,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這是山東省環保廳“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扶貧模式,效果好、可復制,入選了成武縣扶貧辦編發的《成武扶貧30例》,作為典型在全縣推廣。
山東省環保廳以加強貧困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為重點,深入推進環保行業扶貧工作,不僅改變了貧困村環境面貌,發展了相關扶貧產業,還強化了黨建活動支撐,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 整治飲用水水源周邊環境
■ 保障貧困人口飲水安全
圍繞做好環保行業扶貧工作,山東省環保廳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貧困村飲用水源保護深入推進環保行業扶貧工作的意見》,明確了環保行業扶貧工作的主要目標,在調查評估的基礎上,劃定貧困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進行防護工程建設,整治飲用水水源周邊環境,加強日常監測和管理,統籌改善貧困村飲用水環境質量,保障貧困人口飲水安全。
這一意見明確了主要工作的完成時間節點:2018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貧困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劃定工作,在此基礎上分類開展清理整頓;2018年底前完成飲用水水源地防護工程建設,對水源地實施基本保護。
山東省以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為重點,共規劃設計項目203個,將1454個貧困村的飲用水水源地納入保護范圍,進行防護工程建設。規劃設置防護標志牌、宣傳牌、界碑、界標等2600余塊,防護網、欄等7萬余米,建設生態防護林木等130萬平方米。
記者還了解到,2016年,山東省利用中央財政資金對南水北調沿線集雨區范圍內12個縣(市、區)的村莊環境進行連片整治。省環保廳要求,凡有省定貧困村的縣(市、區),必須利用一定比例資金,優先對貧困村飲用水水源予以保護。
據統計,有關縣(市、區)計劃為215個省定貧困村解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問題,目前實施方案已批復,正在進行施工準備。結合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活動,省環保廳利用省級財政資金,計劃為150個省定貧困村解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問題,已基本確定實施方案。
□ 實施“第一書記”駐村幫扶
■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第一書記”駐村幫扶,是山東省環保廳深入推進環保行業扶貧工作的重要方面。
根據山東省委統一安排,省環保廳第二輪對口幫扶成武縣孫寺鎮5個貧困村,分別為雙樓村、周莊村、草里王西村、謝樓村、宋莊村。這5個村貧困人口比例高,村“兩委”和黨員年齡普遍老化,村集體無經營性收入。在幫包周期由三年調整為兩年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完成幫扶任務呢?
在“一人包一村”的基礎上,山東省環保廳“第一書記”工作組確立了“一人聯五村,五人幫一村”的工作思路,著眼于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第一書記”工作組積極加強黨建理論學習,定期開展學習教育,用黨的政策和先進理念引領農村黨員干部群眾提高發展意識。夯實黨建工作基礎,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幫助5個貧困村新建改建黨員活動場所,配備相關設備。指導協助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先后發展黨員5名,培養后備干部10名,各幫包村黨員隊伍活力明顯增強,村級黨組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要想富先修路,貧困村都有一個共同點——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初到村里,“第一書記”聽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路難走。幫扶就要從群眾最關心的事入手,“第一書記”立即展開行動:對外搞好銜接,集體協調落實每村兩公里道路硬化財政補貼資金;對內抓好組織,分頭督促村“兩委”做好路基清障和處理等工作。為保證工程質量,“第一書記”們全程守在施工現場,天一亮就到,天黑才回去。終于,5個村如期完成了10公里高標準道路硬化工程,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的狀況。
針對村里道路一直沒有照明設施的問題,“第一書記”工作組多次召集村“兩委”和黨員群眾代表進行商議,選定了專業的安裝隊伍,僅用十余天就安裝LED路燈810余盞,基本實現了5個幫包村主要街道的全覆蓋。如今,每當夜幕降臨,一排排整齊的路燈成了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整合資金抓好產業項目
■ 發展集體經濟帶動脫貧
扶貧攻堅,產業是關鍵,項目是支撐。